表演高考辅导:“独白”和“内心独白”的区别
生:那么“独白”和“内心独白”区别在哪里呢?
师:“独白”是剧作者按照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经过艺术加工,用台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语言。这种语言准确地、集中地、艺术地反映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状态。演员在创造这种“独自”时,不仅要处理好“独自”的台词,而且还要把独自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人物心理活动创造出来。独自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但既被作家写成独自,就成了艺术语言。因此,演员在诵念这种独自时,和处理其他台词一样,都要挖掘它的潜台词和内心独白。只是在独自中;表现的更多是自我的“理智”与“情感”的交流,而较少是与自我之外的另一个人交流。
如曹禺先生改编的剧本《家》中第一幕,觉新和瑞珏在洞房中的独自就是如此。双方在婚前都没有见过面,更不熟悉,瑞珏在兴奋的情绪之中揣度着自己不相识的丈夫觉新的为人(是瑞珏自己的猜测,并非在和觉新交流)。而觉新则在洞房花烛之夜在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梅。觉新与瑞珏两人的独自(内心语言)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场极抒情、深沉的好戏
“内心独自”是不说出来的,是演员根据作者所提供的人物语言及心理状态而创造出来的。“独自”的创造者是作家,“内心独白”的创造者是演员。有人说一个剧本大部分创作的任务在于演员。此话是否偏颇,不去评论。但其中有一部分指的就是演员承担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自的创作任务,因为一个人没有说出来的要比说出来的多得多。
生:那么,为什么教学训练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把“内心独白”说出来呢?一说出来不是把内心独自理性化了吗?反而不生活化了吗?
师:确实,把内心独自变成有逻辑的语言说出来,容易造成学生创作中的虚假感和理性化。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在新加坡的一次表演艺术座谈会上对于内心独自谈到的一些论点,可以作为前面论述内心独自道理的论证。他说:“舞台上的思想绝不是自己准备好的一套思想重新出现,这不叫舞台上的思想。舞台上的思想的关键都是从你看对方、听对方来的。你认真的看对方的表演,认真的听对方的话,认真的看对方的脸上、身上,你这样就有自己的反应,就有思想。这是一个很活泼的东西,因此才能有不同的适应,不同演出当中的变化……。千万别以为演戏是我得演出思想来,我就准备了一套死的思想。有人对‘内心独自’有点误解,好像是都能写出来,很逻辑的语言。你把内心独自写成很逻辑的语言,在台上再去背那很逻辑的语言,然后再开口说话,这根本不是人。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跟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人总要靠语言思想,但是那种思想的语言是极简单的,就像郑榕先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说的‘我叽乎是自己的一种感觉’。”
我们再回到本题上来。既然“內心独自”不能是很逻辑的语言,为什么在训练中还要学生兑出来呢?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教学.手段,目的是检查学生有没有创造人物的“内心独自”,创造的内心独自准确不准确,是真正在思考呢还是在做思考状,于是老师就要求学生把内心独自说出来,就逼着学生去创造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这种办法只有当教师发觉学生内心空白或内心独自不准确时才用,并不是要求人人都把内心独自说出来。即使如此,教师也要谨慎地引导学生按上面讲的处理内心独自啲要求去创造。
“独自”、“内心独白”、“潜台词”对一些初学者来说总是容易搞混、搞乱,要到一年级后才慢慢明白过来,现在我清楚多了。
其实“潜台词”在表演技巧训练中确实是极重要的。演员经常在找准了人物的潜台词之后,人物的行动就正确了,人物的感觉也出来了,可见“潜台词”对演员找到人物的感觉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