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华谊王中磊:有能力的电影公司还是太少
王中磊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1970年出生于北京。1994年他与其兄王中军一起创立华谊兄弟,开始涉足广告与影视项目投资制作与发行领域。1998 年,王中磊正式开始接触电影,华谊兄弟首部影片即与姜文合作,投资拍摄电影《鬼子来了》。之后又与冯小刚合作,先后拍摄了《没完没了》《一声叹息》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4年,现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影视传媒集团,于2013年10月成功登陆内地A股市场,成为中国娱乐“第一股”,并创下创业版募集资金之冠。旗下业务囊括:电影制作、发行及衍生,电视剧制作、发行及衍生,艺人经纪管理服务、音乐演出、影院经营、娱乐行销和游戏业务等。目前拥有包括冯小刚、陈国富为代表的电影导演与监制;张纪中、吴毅为代表的11个电视剧工作室;李冰冰、姚晨、张涵予、邓超、王宝强、段奕宏等100余名签约艺人,成为公司影视内容生产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
代表作
华谊兄弟出品的影片包括《手机》《天下无贼》《功夫之王》《夜宴》《集结号》《风声》《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均取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好成绩,并屡次开创国产电影票房纪录。
公司效益
没胆失败,就不可能成功
“华谊的前十年电影,我们对外标榜不赔钱,未来我们还是要标榜华谊电影不赔钱,但指的是华谊整个年度电影事业不赔钱。”
新京报:华谊发布的“H计划”几乎囊括了两岸三地最具市场潜力的青年导演,但没有提出与他们签约合作,为什么?
王中磊:这个跟华谊的电影策略有关。华谊是中国电影公司里第一个做签约导演的公司,但是现在反而放弃了这种合作方式。以前华谊签约过几位导演,除了冯小刚外,跟其他导演的合作,我觉得都给双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H计划”中的这些导演华谊都没有跟他们签约,包括冯德伦也只是他个人的经纪约签到了华谊,华谊并没有要求这些导演必须只能给华谊拍电影。因为这些导演都处于一个上升期,很多导演都是第一次跟华谊合作,我觉得采用作品合作的方式,通过合作我们彼此体验对方是否能够如我所期,这样关系可能会更长久,也更愉快一点。
新京报:上市后,大家习惯性地认为华谊会选择一些成熟导演的商业性项目,但是华谊却选择与更多的青年导演合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
王中磊:这个也代表华谊电影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规划,说直接点就是企图心。其实华谊一直都想这么做,但是之前我觉得一个电影市场本身的容量造成了你在选择上的相对狭窄。在还没有真正形成电影工业化的时候,安全就会变得很重要,因为会直接影响到你的生存。
其实2015年对于华谊电影的市场方面来说是一个“小年”,因为这个计划里大概只有四部左右可能在今年上映,大多数电影都是在明年上映。所以,今年华谊的票房成绩可能没有那么漂亮。但是,华谊正处于一种新的状态,就是在搭建整个大传媒构架的时候,其实对电影的财务依靠已经越来越弱,其他方面已经开始有新的延伸配套,高盈利的部分开始慢慢产生,所以,华谊才有这样大胆的尝试。
另外,这些计划我们是有“三四三”的搭配考虑:冯小刚、成龙、徐克各有一部作品,他们是票房财务数字的保障;中间有四部可能不会有大的票房收入,但是很稳定,给你的电影制作内容带来多样化;还有三部作品,可能我们是冒着它可能失败的危险,但也有可能是异军突起,但是对整体来说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如果一个电影公司没有承受项目失败的能力,那么这个公司也就不成功。华谊的前十年电影,我们对外标榜说华谊不赔钱,那时是每一部电影都不赔钱,未来我们还是要标榜华谊电影不赔钱,但指的是华谊整个年度电影事业不赔钱。
新京报:虽说是“三四三”的搭配架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青年导演都是偏于商业类型片的。
王中磊:华谊电影在短时间内依然还是会选择比较靠近市场的商业类型片。一些在市场上有风险的,比如爱情文艺片,它的投资也不会很大,大的商业片虽然也有市场风险,但是总的来说它的取向是比较贴近现在的市场的,有很大的保障。而在这方面,华谊电影近年也不会有太大格局上的改变。不过华谊也在做一些调整,一个正在策划中的项目就是非常具有实验性的,是否具备商业价值我们也是在尝试。
中小投资 把握市场无需盲目投资 “华谊永远不会去过高期待一部作品的市场表现,对市场还是应该有一个总的规律把握。”
新京报:“H计划”中投资最大的是成龙的《十二生肖》,其他项目以中等投资规模居多。华谊近年也成功地运作了《风声》《全城热恋》等中等投资成本的影片,加大这部分市场的开发,是否也是华谊有意选择的一个方向?
王中磊:在所有的预算确定前,我们都会经过严密周全的市场分析,否则一定会失败。
以《画皮2》为例,以我们当时完成的第一稿剧本,这片子可能两亿都不够用,但是这种题材在国内就是给了你这个预算也一样拍不好,反而变成了一个让你露怯的地方。那我们就从剧本、人物和结构上下工夫,给观众带来视听冲击是锦上添花的事。现在这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为有很多片方愿意出很多钱去拍电影,也吸引了不少导演和人才。
华谊永远不会去过高期待一部作品的市场表现,对市场还是应该有一个总的规律把握。比如说爱情片,现在最高的已经卖到将近两亿了,我觉得明年有明星、营销比较好的爱情片,票房会在1亿到1.5亿,如果你非想着要卖出个3亿,那就有点离谱了。
此外,华谊整个团队比其他的电影企业相对发展成熟,可能个人不一定突出,但是作为一个团队,我们总能梳理出比较符合每部电影跟市场对接的一个通道,这特别重要。
冯导接班 天才难遇,“职业”足矣
“我跟冯小刚合作的时候,我想把他培养成职业导演,结果人家成天才了。”
新京报:华谊一直很注重原创性,内容开发和制作是强项,而这次却选择与众多有商业潜力的年轻导演合作。也有人说,如果冯小刚有一天不拍了,华谊这是在培养他的“接班人”。
王中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客套,而是特别真诚地回答———我们没有刻意做过这个事。
我认为成功导演分两种。一种是像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姜文这样的导演,他们都是天才,这种天才导演就跟钢琴家、油画家是一样的,很多都是自然生成的一种高度,通过华谊或者其他电影公司的培养,都是不可能产生的。
那么我们可以培养什么样的导演呢?就是第二种成功的导演。我愿意说把他变成一个职业导演,突出他的特点,效率高,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方向。这些年轻导演里可能真的有人是天才导演,但是现在还不知道。
我跟冯小刚合作的时候,我想把他培养成职业导演,结果人家成天才了。当初他说想拍《一声叹息》时,我还极力反对,后来《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都成了,他的创作力很旺盛,同时他也很清楚自己不拍什么,比如武侠、警匪、魔幻,他有他的思路。对导演的选择我没有刻意而为之,我当然希望未来十年有新的天才导演诞生,但我更希望培养出更多职业导演。
新京报:冯小刚的新片是《温故1942》吗?
王中磊:这个我还不能说。我目前唯一可以告诉你的就是这次的投资很大,跟《集结号》一样,不会用特别大牌的明星,主要突出制作和影片本身的质量。今年应该可以启动,计划明年上映。
新京报:“H计划”里有三部续集作品,好莱坞电影有很多,但在国内成功的并不多。
王中磊:续集或者系列电影,我觉得是能考验一个公司的工业成熟度的。华谊也预谋很久了,巧的是我们预谋的时候别的公司也开始拍“2”,所以华谊的“2”比人家的“2”晚了点。
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工业体系的发展,我们准备得比较充分,像“狄仁杰”我们就做了两个版本,现在公布的是“前传”,其实还做了一个很接近于现在的故事,可能叫“正传”,可能还是刘德华(演)。
《全球热恋》是一个成功案例的价值延续,但可能不会有“3”了。《画皮2》会有拍摄上的一些新鲜想法,依然会延续《画皮》那种营销的方向,即电影本身暗含着一些现代人的情感。
新京报:你也提到了现在民营公司都“不差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华谊如何保持处于领先位置?
王中磊:我觉得还是没到竞争的时候,因为这个市场还是小。不论你的公司是往死了发展,还是往活了发展,都无所谓,我觉得应该再多点,有能力的电影公司还是太少。
对华谊来说就是要做两件事:一个是持续的团队建设,第二个就是项目的选择和决定,这也是把握电影的根本。我对国内电影的发展有一点担心,就是目前还是在做内容的重复工作,种类太单一,当然这跟现代题材受限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