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桂青山访谈——影视学专业
北师大影视学作为一个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与纯艺校相比,它的术科专业考试会有什么自己的特色吗?
桂老师:会的,肯定。与定位方向很明确的一些纯艺术类大学相比,我们学校考察得更多的不是一个学生的技巧类专业知识,我们更看重一个学生在整个的专业考试过程中体现的知识面。思维能力,修养气质,文化底蕴,一种基础,一种综合的人文素质。这在我们的考题设置中就有体现,构思阐述,编讲故事,文艺常识口答,散文评,小说创作,诗评…有些学生可能单是表演能力相当高,或单单舞蹈钢琴一类已经过了顶级--我们学校每一届考生都有一上来就走京剧,说相声,快板口技不一而言,嬉笑言怒或嗔或悲,专业素养舞台经验都没话说,可一到了构思阐述,给出个题目"一杯茶,一支还在燃烧的烟,一把空凳子",傻眼了,什么都说不出了,或者在三试的写作环节一塌糊涂的,都有。这样的学生我们是不会录取的。我们系对考生的文学功底要求很高,可以说是相当高的。
老师给我们说个给您印象深刻的考生的例子吧。
桂老师:这..说实话,招考太多,每年都会有些很出彩的学生,这很自然,印象都有些但都不会特别深……就我个人来说,我记得大概是96级了,大概。在我那个考生组里,一个五人组的集体小品环节中有个女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当时他们抽到的题目是"在火车站",他们的角色设定分别是小偷,骗子,流氓,警察,而那个女孩几乎是从头到尾对这场表演持观望态度,表情漠然,我们当时都以为她不会表演。但在后面的角色阐述环节中,她说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演的这个人已经哀莫大于心死了。"她从一种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对这个小品的质疑,旁征博引从容道来,那有些深邃的镇定中包含的与年龄微微不符的淡漠让我们惊奇。最后这个一句台词也没说一个动作也没有的角色获得了整个集体小品的最高分,而且是我们所有考官一致给出的。在入学后她思想的深度是她迅速脱颖而出,成了他们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老师参与招生考试都快十年了吧,觉得这十年来北师大专业考试考生的素质有什么群体性的共性的改变吗?
桂老师:其实有些遗憾,与整个大环境--艺术考生数量增加,相对专业素质的起点越来越高,我个人感到就我们系而言整体的艺术素质反而是在微微降低的。从原来划一个文化分数线然后按专到这两年03级04级是把文化分加上专业考分除以二排队,这样一来,某些在艺术专长上类拔萃的学生就会吃亏。因为专业考试时大家的成绩几乎是相差无几的,十分已拉了也许三四十名档次,优势不大,但文化课一加上后差距一下子变得明显起来了,而且跟专业考试排名差别很,会有一部分艺术天赋较高专业素养很好的学生,后因为高考文化课成绩与北师大错过,也不排除些书呆子型考生被招进来,但总观全局多方权衡说,这样的录取方式与我们的培养方向是一致的吻合的,这也应该是我们学校招生的一个特点吧。
作为学生而言,我很明显地感到北师大影系的实践活动是不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包括看我们的专业名称,"影视学",涵盖面很广针对性很模糊的-个词语,老师怎么看待在艺术传媒行当竞争如此激烈的现状下我们这个系的优势和就业前景?
桂老师:没有错。纵观我们的课程设置:影视概论、艺术史、传媒写作、新闻采编、摄影、剪辑……我们这个系涉及的面很广但都不是特别深。我们要培养学生"相对的专业,尽可能的广博",尤其在这些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人文质感,对交错边缘行行业的触类旁通。一种自主获取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消化后的傅创造能力。我们历届的毕业生,刚到中央台啊凤凰卫视啊或者各大影视文化公司各种境外媒体工作,上手都没有纯艺术院校的学生快,但一两年后,当大家的操作技术都到了差不多一个层次,北师大这样综合院校学生的优势就渐渐显现出来,他们做的东西从策划包装到编导剪辑,会愈发的有厚度有深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学生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好的,有后劲力,因为我们要学生掌握的是不管什么新东我部会很快适应而且能把它做好的能力。
老师觉得哪种人才的培养方式更适合学生呢?
桂老师:没有适应所有学生的教学方式,只有对于个体学生来说适合"我"的培养模式。这是学生发挥能性的一种选择。其实不仅对于艺术专业,对于任何业都如此,比如中文,很多人可能就是热爱文学,凭一种盲目激情一种理想主义报考了中文系,到了发现其实那是个学语言学的地方,搞理论研究的地方,是诗歌的乌托邦也不是小说的后花园。对于想从事艺术行业的孩子,你应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的选择能得到什么,还有客观来说我自己有成就梦想的某必备素质吗。很多人就是想成名或想做台前,比如想做舞蹈家表演者的,那你
一开始就应该去纯艺校,那样能更好地提高你自的专业技能。千万别自己去兜一个大圈子浪费青春年华。而"我"就想从事理论化些的幕后的操作工作,我进大学的目的是更广泛地接受更多更深的相关基础教育,综合类大学艺术系也许会成为你不错的选择。还有就是,在选择一行业时要仅仅凭激情盲目或不切实际,要考虑到会的需求和专业的实质。从现实角度来说,其很多太过专业的学科面临的就业问题是'毕业就是毕业',匿为这个圈子太饱和了,学表演的不见得都能到戏吧,无数导演多少年啊才会拿到投资有一个正抽导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机会,当你在自己花费几乎所有时间来钻研的专业技能派不上用场,曲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又跟不上时,你的生存就会面临严酷挑战。所以我真的觉得这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我希望,每个学生在报考前都综合好这三个因素:本身素质。社会的需求.学校的本质特点和优势
我们大概谈了一个小时,访谈过程中桂老师不只一次的笑谈,他感到今天是每每总在他的课上微微低着头翻书,眼神闪动却不多话的桂伊给他出了份专业考面试题。他可以体会的言之外的解读,酝酿成今天的心灵默契的过程。我还想,一定会有人--那些因为这篇文章选择了北师大影视学或放弃了的学弟学妹,请我品尝这记忆的午后的莫名香气。没错,包括放弃的。对于北京师范大学,对于北京电影学院,对于中央戏剧学院,对于中国传媒大学,对于任何存在你心中,事关梦想更事关你未来的那个象牙塔,"没有适应所有学生的教学方式,只有对于个体学生来说适合'我'的培养模式。""比较,权衡,然后再不遗余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