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高考辅导:师生问答浅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诵作品
生:那么,再请老师给我们讲一讲在选择“散文”和“诗歌”、“寓言”方面需注意些什么?也就是说怎样选择作品比较妥当?就以“散文”来说吧,种类繁多,有杂文、小品、报告文学等。它在体裁上还有抒情的,议论的,叙事的,我们怎样选择才好?
师:在选择散文材料方面,你说的都可以,只要是优秀的作品,就没有哪种好、哪种不好的区别。但是,选择的作品一定是朗诵者本人所熟悉的,理解的,为朗诵者本人所特别喜爱的。这一点十分重要。绝对不能听别人一说那篇作品如何如何好,是如何如何有名,某某演员都朗诵过,于是就选定了这篇作品。这不行!一定不能这样来选作品。不同的朗诵者生活阅历不同,艺术趣味不同,生理条件(包括声音及形象条件)不同,怎么随随便便就定一篇作品呢?这可是你选的入学考试的朗诵材料啊!
所以选作品十分重要。我见过有个别考生,素质、条件都还不错,可就是没有选好材料,或者说他选的作品并不利于他朗诵,影响了考生的才能展现。
为什么首先要本人对这作品特别喜爱呢?喜爱的基础是理解或基本理解了这个作品的含义。懂都不懂怎么会特别喜爱呢?选定了这个作品之后,考生还要去深入理解它,不断钻研它,锲而不舍地剖析它,要是对它不特别喜爱能做得到吗?所以首先要本人特别喜爱才行,而不是人云亦云。当然,“喜爱”也只是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不是全部。
其次,作品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是考生所熟悉和理解的,因为“熟悉”这些生活,所以朗诵者的“理解”就不是纯理性的、枯涩的、干巴巴的,而是形象的、感性的。演员对所表达的生活内容一定要理解到生动、形象的程度,理解到“激情洋溢”的地步。由于“熟悉”和“理解”才可能对其“喜爱”;也因为喜爱“又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才能做到朗诵时使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选作品不要一味追求“名家名作”。“名著”虽好,但不适合你也不宜入选。有的作品描写的是过去时代的生活或外国人的感情生活,写得虽然好,但年轻的考生不一定熟悉和理解,要念好这样的朗诵材料,即使有名家指导,也要花很多精力去学习、研究它。不然,事倍功半。考生在入学考试之前一个学期(甚至一年)学习都是十分紧张和繁忙,不要在选材上弄巧成拙。影响了考试成绩,多可惜!
生:哦!我这才明白选朗诵作品有那么多学问和道理,许多考生都是到了快考试才找语文老师或有关的亲友介绍一篇。时间紧迫,也顾不上其他,赶紧背诵出来,就上考场了。等考完之后才可能对这作品有了一些感受。这是普遍情况,也有情况好一些的,像周围有搞艺术的熟人,可以早早地求他们帮忙选一些作品,但也是听从这些熟人们说哪篇好就定哪篇,关键在于自己没有主意。平时对散文、诗歌、寓言等的作品阅读得又少,所以到了考试前就有些抓瞎,往往抓一篇著名的作品背熟就行了,更不了解选作品还有这些很重要的原则。
师:考试材料与平时挑选欣赏阅读材料不同,考试材料的选择除了我上面所说的内容之外,还要适合考生本人的特点。假如一个长得又高又壮,显得很成熟的小伙子选了一篇很有儿童情趣的文章,比如柯岩的诗《帽子的秘密》。假如这位小伙子又体会不到那种孩子般的单纯天真的感情,朗诵时很容易使人感到他在装小孩,不纯真了。
当然,我只是讲了一般的情况,并不是说凡是看上去又高又壮的小伙子绝对念不好这首诗篇。我的意思是说:选择考试的朗诵材料要尽量从考生自个性上、形象上考虑,要能适合于朗诵者,这样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即使很有经验,很有名望的优秀演员,他们也不是任何角色都能演得同样成功的。有的老演员偶尔演了一个和他(她)个性、形象不一致的角色,尽管他(她)十分努力,但观众并不认可的例子也非个别。这不能说他(她)不是好演员,只是说这个人物(材料)不适合他(她)的创作个性和外部形象。我不知道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没有?
生:说清楚了。我懂您说的意思,而且对我们选朗诵材料时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