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在影视表演中速度与节奏的重要性
“速度”是属于时间性的,用时间来表现动作或语言的快慢。“节奏”则是精神的兴奋与松弛,是根据人的精神和脉搏跳动快慢而确定的,是随着对对象的认识所产生的态度而改变的。节奏是贯穿在表演过程中的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强弱、长短、张弛等。速度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快慢,是节奏的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之一。这两者有区别而又不可分割。或者把“节奏”和“速度”看成是一个东西的两种称呼,也无妨。
表演的速度、节奏产生于生活。生活的每个瞬间,说话、动作、沉默、静止,都有一定速度、节奏。人的每个心境、激情、体验都有不同的速度、节奏。在同一时间里,人的内部速度、节奏可以和外部速度、节奏相反(有时还可以同时有多种速度、节奏并存)。而每个人性格不同,又有其不同的速度、节奏特征。每一件事也一定按与它相应的速度、节奏进行,否则就会造成滑稽可笑的印象。这多种多样的速度、节奏是在生活中自然产生的。在舞台或银幕上要靠演员去掌握。节奏的外部表现,就是形体活动;节奏的内部表现,就是体验。
它们不可分离的统一,就是动作。正确的有机的生活节奏,就是正确完美的动作。
比如一人要出差,去火车站。看表,离开车还差几个小时,不慌不忙地走着。但到车站前听到火车汽笛响,再看表,才发现表停了!
下来的事就可以想见了。他急忙往车站里跑。这时不但外表节奏改变了,脉搏和心跳都加快了,这是对时间的认识改变所造成的。
演员在工作中应正确地了解对象,掌握节奏变化。如果不能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或变化不对,那说明他对角色的周围环境事物没有足够的认识,也说明演员内心没有真实感觉。这时应在自己的工作中检查一下,为何节奏无变化?也许注意力不集中,也许肌肉没有松弛,也许想像没有展开。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按一定的速度节奏运动着,从自然到人都是这样。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有生活就有动作,有动作就有速度节奏。不同的时间地点,碰到了不同情况,节奏速度都不一样。
既然在生活中曾碰到各种事情,可以说是无所不有,而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那么在演戏中根据剧情的不同变化,节奏速度也不会一样。只有找到了正确的节奏速度,动作才能真实、准确。
要想掌握正确的速度节奏,我们必须深入生活、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同样的道理,首先要熟悉生活、理解生活,才可能表现生活,深入地展开艺术的想像,深入规定情境。
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是紧密相关的。在有的规定情境中,内部和外部节奏是一致的。但在有的规定情境中,节奏速度又不相一致,甚至是相反的。
我们做一些练习来说明以上的问题:如一个逃犯为了逃走,防止后面的人追上,他跑得很快,这时他的心理状态也很紧张,节奏很强烈,这时的节奏速度是一致的。但如果他跑不动了,或者马上要被抓到,突然他发现一片树林,或一片山石,他躲起来了,别人看不见他了。这时可以说外部没有了速度或者速度很小很慢,但同样他内心节奏是很激烈的,他仍然害怕被人发现,这就是节奏速度不一致的时候。所以演员必须深入规定情境,才能找到准确的节奏速度。
为了更好地掌握节奏速度以及内部、外部动作的准确体现,曾经用过速度节拍器。根据节奏、速度的不同变化,节奏快我走得快,节奏慢我走得慢,而且一定要找到合理的根据。这就需要演员展开想像、深入规定情境,用准确的节奏速度表现出来。如你放学或下班后,在一条长胡同里走,节拍器开始很快,你可以理解成天要下雨了,我得赶快走。节拍器慢下来了,你可以感觉一下,看看天好像雨又下不起来了,可以慢一点走。又如节拍器开得很快,你可以想像成你在胡同里走时,发现有人在后面盯着你,可能是个坏人,你得赶快走。这时节拍器又变慢、再慢,你就可以想像成那个坏人不见了,走了等等。
演员应该掌握从情感到速度节奏和从速度节奏到情感两种技术。只有正确地掌握好规定情境中人物的任务和动作,才可能感受到准确的速度节奏。速度节奏运用正确,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正确的情感和体验。运用心理技术,在感觉和领会角色内在方面有困难时,求助于速度节奏是个有效的方法。因为外部(动作和语言)速度节奏,往往是情绪记忆的,因而也是内心体验本身的直接刺激物,能机械地、直觉地或有意识地影响演员内心生活和体验,并直接影响作为心理生活动力之一的情感。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动作;哪里有动作,哪里就有活动;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
必须明确,节奏不完全靠演员掌握,它是影视多种手段综合处理的结果。导演后期的蒙太奇手段,对表演的节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