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指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深入生活,不仅止于观察生活的表面现象,更要透过现象把握生活的实质,了解各种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把握在人们身上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脉搏。我国一些优秀影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如影片《龙须沟》中于是之扮演的程疯子、于兰扮演的程娘子、郑榕扮演的泥瓦匠赵大爷以及张伐扮演的丁四和叶子扮演的丁四嫂,这些人物那样真实、那样生动,可以看出演员对于旧社会北京城内挣扎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是相当了解和熟悉的。影片《龙马精神》中的芒种和芒种妻,既体现出我国农民勤劳、纯朴的本质,有着浓郁的"泥土味",又洋溢着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涌现的一代新农民的新精神面貌芒种艰苦奋斗、爱社如家、公而忘私,而芒妻则经历着由旧到新思想的巨大变化。两位演员塑造人物的成功,主要由于他们长期在河南农村中生活和演出,剧中人物经历的一切,也正是他们同农村社员一起,亲身体验过来的。
演现代人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那么扮演历史人物怎么办呢?这一则需要依靠历史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取得间接的生活知识和感受,另外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现今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如:林则徐、李时珍、李自成等)总是或多或少带有现代人思想感想的色彩,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现实生活对艺术创作的深切影响。世界观对艺术创作的决定作用:艺术创作是客观世界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产品,它蕴含着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认识、感受以及他对生活的说明、解释,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作品中浸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因素。至于艺术家能否正确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就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了。
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取决于他所生活的文化环境,生活经历和他所吸取、选择的知识、信仰,他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他对宇宙万事万物的哲学思辨。很显然,创作者的世界观,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必定要顽强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此外,正确了解表演艺术的任务,还必须认识到塑造人物形象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它绝不是表演艺术单独能够完成的。以电影来说,一部影片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摄影等艺术的表现手段,凝结着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照明、美工、制景、录音、作曲、化妆、服装、道具等各个部门创作人员和工人的创作智慧与劳动。每个部门尽管有自己特定的工作任务和表现手段,但它们的最终创作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完成剧中人物形象塑造。首先,剧本是演员塑造人物的基础。演员不是凭空地、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他是根据电影剧本作者用文学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运用表演艺术塑造出银幕上可见的、具体的人物形象。这种创作受着剧本的严格制约,演员需要在充分理解和熟悉的剧中人物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作想象和表演技能,使人物形象得到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
可以说剧本中人物刻划的好坏是演员创作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但是也要看到,演员的创作既依靠于剧本,又是对剧中人物进行再创造,往往有这种情况,剧本中并不成功的人物,由于演员的表演,却有了新的光彩,而剧中十分出色的人物,也可能在某个演员身上变得黯然减色,甚至令人难以容忍。这就取决于演员思想修养的高低,生活阅历的深浅和表演技能的好坏了。演员的创作又是在导演的指导、启发下进行的,它需要服从于导演总的艺术构思。导演拿到剧本,对剧中每个人物都有他的具体设想和构思,并按照他对人物的理解和想象来选择、确定扮演每个人物的演员。导演与演员的合作关系最密切了,从案头工作到排练每一场戏、拍每个镜头,直至后期的对白配音,演员要同导演一起分析剧本和角色,共同探讨和统一他们对人物理解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