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60周年纪录片《人民的艺术》开播
新浪娱乐讯 为庆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10集大型人文纪录片《人民的艺术》将于6月11日起在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等多个频道黄金时间播出。该片由曾推出《百花》《岁月如歌》等纪录片的王淳华执导,乔卫担任总撰稿,共十集,每集30分钟。据悉,全片采用高清数字设备拍摄、3D特效后期制作,拍摄足迹遍及欧亚大陆,先后到俄罗斯、捷克、中国台湾、上海、浙江、天津等地实地拍摄珍贵的影像资料,更有大量珍贵史料首次面世。
《人民的艺术》分集悬念:
第一集《演出,此时幕启》:
作为艺术舶来品的话剧,在北京人艺初建时即深深地扎根人民沃土--五十年代老北京最大的贫民区竟滋养了人艺的开山之作! 首登人艺舞台,老舍本子被大改70%的台词?是谁如今已102岁,成为穿越世纪“永远的丁四嫂”?
新中国第一支专业话剧剧院阵容初定,哪四大导演即刻加盟?传说中的“四巨头42小时”如何规划北京人艺的时代传奇?短短几年北京人艺群贤毕至、风云际会,来自各地的青年才俊成为人艺的基石,为什么说这座剧院不可复制?更令人惊奇的是,登台表演老北京的叫卖原本始于人艺,当年的群众演员怎么就成了日后的一批台柱子?郑榕、蓝天野、朱琳、杨立新、舒乙、范曾、韩美林、张颐武、田本相、娄乃鸣为您打开北京人艺初建之传奇。
第二集《雷雨,世事风云》: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排演《雷雨》的剧院,北京人艺在全国专业院团中,大胆“吃螃蟹”?首版《雷雨》长达4个多小时,为什么差点儿“排不下去”?《雷雨》第一次登上北京人艺的舞台,其实是在今天的中国儿艺,当时因为屋子简陋,居然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这部铸造新中国文化经典的标志性剧目,怎么会曾让曹禺冲进后台,惊呼“受不了了,我剧本里没有那些东西”?看了《雷雨》,周总理对演员提出了什么标准?
当年还是大二学生的龚丽君竟然担纲大戏《雷雨》的主演繁漪,她如何令繁漪变得“可爱”?文革后复排《雷雨》如何激起“耐人寻味”的一幕?苏民与濮存昕父子同演一个角色--周萍,既是基因的传承,也是人艺的传承。一部看家戏《雷雨》为什么能够滋养人艺的一代代新人?郑榕、濮存昕、梁秉堃、万方、傅谨、苏民、顾威、吕恩、王斑独家解说经典剧目的跨时代秘事。
第三集《乡土,民族民心》:
初探话剧民族化道路,大导演焦菊隐竟然激怒了演员?由于被认为是把演员当面人捏,他居然有了“面人焦”的绰号!44天的彩排怎样突破以往话剧的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美学融入人艺舞台?7天写就《蔡文姬》时,郭沫若如何融进他个人的生命写照?为什么郭沫若赞焦菊隐是用“茅草屋的材料”盖起“艺术殿堂”?一部《蔡文姬》,三代主演朱琳、徐帆、于明加究竟有何不同?
哪部大戏令人艺“民族化”新经典喷薄欲出?童道明、李六乙如何评说《狗儿爷涅槃》的独特表达?苏民导演、濮存昕主演的《李白》为何进一步探索“中文戏曲”之路? 众多名导、名演员个性推出人艺民族化的“全真”系列。
第四集《复苏,归去来兮》:
文革之后,北京人艺如何一步步复苏?为什么蓝天野、梁秉堃、田华会说那时的人艺如同久旱逢甘霖,呈现一派“井喷”状态?老艺术家复出,经典剧目复排,创作力如何爆发?当时还在学员班的杨立新龙套怎么跑得不一般?郑榕、苏叔阳、于丹、修宗迪全新揭秘,文革后人艺原创的第一个剧目《丹心谱》“爆发力”十足!
搁笔十余年,哪部大戏令68岁的曹禺重振雄风?谁成为“中国话剧史上忘不掉的经典形象”?曹禺为谁跌跌撞撞地先后九次鞠躬,成为文化界的一段佳话?
第五集《传承,时光如流》:
《茶馆》上演375场,老戏骨于是之为“忘词”尴尬,热心观众用什么方式公开宽慰他?姜文、蓝天野、梁秉堃、岳秀清独家打开92版《茶馆》告别演出的一线珍闻。回首当年,于是之战战兢兢提的哪个问题让老舍先生改变了《茶馆》的结尾?为什么曹禺会说“这是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
八十年代初,《茶馆》走出国门,欧洲观众为其“发烧”,竟称“中国距离我们不过二、三十米的舞台。”1999年,一心求变的林兆华复排《茶馆》,濮存昕、梁冠华、冯远征、岳秀清如何评说新排《茶馆》变与不变的争议?一部《茶馆》经典、几代主力阵容带出北京人艺经典的时代命题。
第六集《信号,守望行走》:
适逢中国小剧场话剧推出三十年,是谁当年将“小剧场”的理念带入北京人艺?一部《绝对信号》如何让当年46岁的林兆华出手惊天下?为什么他说这是“跟演员滚出来的戏”?对当年还是学生的查明哲、冯远征、娄乃鸣、李六乙来说,这部实验性的话剧为什么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戏剧震撼”?童道明、解玺璋、过士行独家解读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诞生之险。
是谁支持林兆华大胆尝试小剧场戏剧《野人》、《车站》等探索实验戏剧作品?夏淳、于是之、朱琳如何实践《洋麻将》的古典派手法?《情痴》《雨过天晴》《第一次亲密接触》等为什么逐步使小剧场话剧成了考量作品市场价值的试金石?何冰、任鸣、陈好、刘天池等一一说个明白。
第七集《世界,我与他者》:
一部《推销员之死》,如何维系了二战后美国戏剧史上标志性人物阿瑟米勒与北京人艺英若诚的跨国神交?年龄相距14岁的两人怎样“宿命相遇”?为什么这部洋戏演员却不化妆,就按中国人的样子演?英达、朱旭、顾威、曾力联袂揭晓幕后趣闻。
一部前苏联名剧怎么体现出集体艺术的精髓?还实现了北京人艺的舞台技术性大突破?哪张照片记录了人艺演剧史上最为精彩的瞬间?从形似到神似,北京人艺的洋戏为何能“土味儿”十足,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同乃至青睐?
第八集《故事,戏如生活》:
北京人艺以文学滋养戏剧有何历史渊源?80年代初于是之临危受命,北京人艺院内院外广撒大网,网罗人才,哪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接连上演“小作协”传奇?
经典剧目《天下第一楼》孕育时恰逢实验戏剧风行,编剧是否曾“跟风而进”?是谁被于是之赞为“用笔支撑剧院”?《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李白》、《旮旯胡同》等一系列时代力作怎样奠定新时期北京人艺在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地位?
张和平院长上任后如何敢于创新,万芳、刘恒、邹静之、孟冰等“荣誉编辑”再创人艺新辉煌。
第九集《角色,舞台上下》:
北京人艺打造人才奇招不断,什么样的机制令这座国家级艺术殿堂血脉相承,“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什么说人艺的演员不是偶像不是明星,他们有何与众不同?苏民、何冰、徐帆、胡军、王斑、龚丽君等现场追忆学员班里妙趣横生的青葱岁月。当“被逼急了”的时候,他们会有怎样的惊人之举,令老师哭笑不得?
张和平院长怎样开启人艺辉煌的新时代篇章?一部《窝头会馆》“五星级”打造是为了延续 “大师、大作、大戏、大演员”的人艺气质?人艺院外的陈道明慨然出演《喜剧的忧伤》,竟然激情亲吻舞台!张和平、姜文、陈道明、冯小刚、宋丹丹、徐昂逐一破解人艺新辉煌之“谜”。
第十集《剧场,相望之梦》:
在北京人艺这座充满戏剧传奇、记载舞台人生的戏剧空间里,有多少人在舞台上下将生命历程与之连接。韩美林、于丹、赵忠祥为何对首都剧场“倾慕”有加?五十年代建成的这个剧场有哪些出人意料的神奇角落?姜文、曾子墨如何“揭秘”自己与这里的不解之缘?面向未来,旨在打造世界一流剧院和学者型剧院的北京人艺将准备如何一展未来发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