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根据杨金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集结号》就以所向披靡之势,赚足了2.6亿票房,创下了国内电影票房史亚军的佳绩,同时赢得了观众的好口碑;此前不久,根据“2007年当代文学奖”获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我叫刘跃进》,也以其小成本和高票房,成为2007年末杀出的一匹黑马――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影视创作的推动竟然如此巨大。
近年来,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频频与观众见面,并广受欢迎,《暗算》、《亮剑》、《历史的天空》……无不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对于文学与影视的结合,电影《我叫刘跃进》在其宣传攻势中作了一个漂亮注脚――它是一部“运用文学手段震撼观众心灵”的电影,是一部真正的“作家电影”。
关于“作家电影”,作家刘震云表示,就是要关注当下生活,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表现力。评论家李敬泽认为,就目前影视剧创作原创力还比较薄弱的情况而言,优秀的文学作品无疑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库。“对于影视剧,文学作品可以提供一个丰富的母体,一片沃土。沃土上结出的果实肯定是盆花的果实无法相比的。”曾有《来来往往》、《生活秀》等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的作家池莉说,“母体中人物已经鲜活,文化背景以及历史脉络也已经清晰。”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哪些能被改编成优秀的影视剧,完成从平面阅读到立体审美的转换?评论家王干指出:“并非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改编成好的影视作品”,由于表现形式和艺术志向的区别,优秀文学作品的某些特质在影视剧改编过程中并不那么重要。电视剧《空镜子》、《女人心事》的编剧万方指出:“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才是影视作品吸引眼球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影视剧的改编要做的是尽量通俗化,用更丰富的事件和人物对话将故事展开。”
对于一部分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剧而言,其影响力可能远远超过了作为剧本基础的文学作品。如许多观众是在观看了《集结号》、《亮剑》等影视剧后,转向书店寻找小说。“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与原著在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上不一定具有对等性,成功的改编是对文学作品的提升”,王干说:“只有充分尊重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内涵和影视的内部规律,改编的作品才能兼具文学与影视的双重审美特征。”
与此同时,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具有其独立性。李敬泽认为:“文学不应仅仅作为影视的脚本而存在,文学能为影视提供的,不仅是一个故事内核,更重要的是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对历史的理解方式。”万方也指出:“好的文学作品集中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为影视作品增添了精神内涵,对人的生存状况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随着日益增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一些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也越发受到影视剧创作的影响。刘震云说:“如果说电影对我写小说有影响,这是一种特别好的影响。如果能把镜头语言引进小说中来,那小说会有简洁之美,会有画面感。”
万方也指出,影视剧本创作中对人物语言的把握,能为小说创作中的语言写作带来好的影响。但她同时意识到,对这种来自影视的影响,作家也应该用一种警醒的态度来对待,“影视剧创作会更多地受到来自市场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对文学创作来说是不利的,文学作品应该从作家个人的主观感受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