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莫把艺考当作成名入口 真正的热爱才能成就未来
主持人娄雷: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现在关注到的是我们2015年全国艺术高考招办主任的系列访谈,我们今天的节目将会继续进行,和大家共同关注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为大家请到的是我们的一位老朋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于丹教授,和我们的网友进行交流。于老师,先个网友打个招呼。
于丹:新浪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特别是各位考生、各位家长,大家好!
主持人娄雷:于老师,我觉得会有很多网友好奇,经常会在各类的盛典和一些学术会议上见到您的身影,我们这次做的是一个招生的节目,您也来做客,您是不是给我们大家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来到这里跟大家聊招生呢?
于丹:我今天一进到新浪就见到很多很熟悉的各位朋友,问于老师今天跟我们做什么访谈的话题啊,其实今天是做招生。大家不知道我本职的身份就是像刚才娄雷说的我是在艺术与传播学院,而且我负责的就是学院的招生、学院的科研,我自己本身是教传媒学科的,所以艺术类招生我这个学院我在这里是可以和大家进行沟通的,因为招上来的本科生就会上我的课,他们会有两种方式上我的课,一个是全学院7个专业的孩子都会在大一的时候上一个所谓的“基础平台课”,我给他们讲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另外就是影视传媒的学生,会在他们的专业课程中接触到像电视学概论、电视新闻采编,这些业务课也是我上的。所以应该说在艺术与传播学院教传媒学科,这才是我的本职。
北师大艺术类专业招生122人 文理兼收
主持人娄雷:我们在前几期节目当中请到中央美院、电影学院的老师做客,大家听说北京师范大学的艺术专业也很好,那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比如电影学院学表演、导演,传媒大学可能是传媒、播音主持,我们学校的优势学科和我们的优势,您也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于丹:大家了解的北京师范大学是一个综合人文基础比较好的百年老校,这样的一所大学我们的学科其实是在综合人文基础上去凸显它的艺术特色,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科也拿到的很早,比如说电影学的博士点在全国高校中我们是第一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点我们是第二个,这都很早,现在艺术与传媒学院有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流动站、国外的留学生、访问学者,整体的一套系统,我们的招生规模也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们有10个硕士点,我们的本科专业现在是有7个方向的专业,是影视学、数字媒体技术、音乐学、舞蹈学、书法学、美术学、艺术设计,除了这7个方向以外我们还有艺术学、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这个加起来一共是10个硕士点。
所以正因为它有很多的人文基础的优势,大家可以想想看,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面每天晚上都会有不同的学术讲座,会有不同的学科在进行着交叉的交流。所以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可以在综合的一个人文交流的基础上去发展他的专业。从我们本学院来讲,我们提倡一种理念,就是不要让学生进行学科的物理式堆积,而要进行化合反应,像我刚才说的这7个专业并列在一起大家是可以联手互动做一些事情的,比如说我们影视学的学生们都会动手做一些艺术短片,同时他们可以去使用数字媒体的技术,可以在他们的平台上做很多的数字处理,同时我们的音乐系专门有很好的录音工程设备,也有这样的专家教授,我们的作曲跟录音就可以加入进来,我们的舞蹈系是多次获得全国大奖,而且舞蹈系在全国的排名中是多次连续获得第一的。这些人才都加入进来,再加上书法系,因为有启功先生来开我们的先河,我们的美术系有大量的国画、油画不同学派的画家,加上艺术设计,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效果很有意思。
我们曾经做过一些展示,比如说我们做一台节目的时候,可能你听见高山流水的这种琴声,这是我们自己做的曲子,然后你会看到中国的笔墨之意在舞蹈演员当中,同时利用多媒体在背景上打出我们的设计,在这个台上可能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化合反应,学生都有大量的实践课程模块,其实就是在不同的交叉之中去把自己的很多想法实现出来。
比如说我们面向社会每年都有大学生电影节,已经连续办了十七届,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品牌,学生去当评委,去评点全中国当年的这些大片,所以我们的大学生电影节上你可以看见明星云集,最大的导演带着自己的团队来跟本科生一起交流他们的意见,然后我们自己学生的作品也会获奖,也会获得交流。特别是我们学院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很多国家都有交流平台,我们有本科生和硕士生的互访交流,也包括老师的高级互访,所以我们有大量的学生其实会有一年的时间或者几个月的时间是交流出去的,然后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眼界回来,再动手去做这种呈现,我想这些可能都是综合人文大学的一些优势。
主持人娄雷:对,我觉得很多同学会觉得在这样一种综合性大学中读书,不仅获得的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一份人生的涵养,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您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今年我们会面向全社会招生多少同学?
于丹:我们的招生数字明年基本上是确定的,今年我们的艺术类招生还是122人,另外影视系会有10名统招生,不是艺术类的,所以总体我们录取的规模是132人,这122名分布在7个专业中,7个专业都招生,而且都是文理兼收,大家可以上你们的网站,可以详细的查到我们的资料。
五位考官现场同时打分 保证考试公平
主持人娄雷:于老师,我觉得对于艺考来说大家都有一个问题很关心,怎么评断我,有各种培养模式,考试的时候大家说如果有一个老师喜欢我、一个老师不喜欢我,我不是很吃亏,老师的评定是怎么设计的?
于丹:我们在考官的评定有严格的规程,所有的老师都要写承诺书,为了避免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发生,我们在考场上考官任何一个专业是不得少于5位的,就是说这5个考官同时给学生打分,不得交头接耳的议论,也不得说我写好纸制文本以后再去做调整,大家都是现场打分以后有电子录入系统,直接电子文本会生成老师对你的评价,出现个别的老师对你有偏爱,但是5个老师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公平是可以保证的。所以我们艺术类考试是很紧张的,考试一个连一个,所以老师想要方便方便,怎么办?我们一定会选择2个小时或2个半小时10分钟的休息,所有的老师一起去、一起回来,绝不会允许说一个老师出去,场上4个老师甚至3个老师的时候学生陆续再进来,这种情况基本上是被杜绝的,5个考官不齐的时候不得进行考试。
主持人娄雷:您也是主抓这方面的工作,对这方面的工作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公正、公平。
于丹:所以我们招生本着两个原则,第一,向学校负责,招进来优质生源,第二,向考生负责,确保公正。
不要对艺考抱太高期待值 艺考比高考竞争激烈
主持人娄雷:我们再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艺考的话题,这可能要为更多的同学去服务了,最近大家都会关注一个现象就是考艺考,“艺考热”这个词已经火了很多年了,您是如何看待“艺考热”这个现象的?
于丹:其实就像我在你们新浪这里做客的时候以前经常被大家问到一个词,于老师,你怎么看待“国学热”,我说说我个人的看法,我对任何东西过热都不看好,因为热就是明显高于常温,它的另一个极端要想取得平衡就是冷,什么东西忽热之后接下来就是忽冷,我很希望的是恒常的发展、持续的发展,不要出现过热。其实大家知道现在艺术类的考生以后就业方向很好,我们这边出去的孩子可能绝大多数会进入一些媒体,其实我在新浪里面到处都是熟人,我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在这里面都有大批量的,我去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我去杂志接受采访的时候,经常坐在我对面的记者就是我教过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走向去各个媒体、去各个咨询机构,包括进入一些国家机关,应该说整个需求是很好的。
但是过热好不好呢?我们现在发现有些省份专门会有突击艺考的学校,教了学生很多考试的技巧,其实要是我说的话,艺考也不能对它抱期待值太高,其实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去选择他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些专业,当然艺术类招生会让你充满梦想,艺术类招生的好处是让一个人内在的潜力、你对这个世界的激情和想象力有最大的实现空间,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条路?你所选择的这条路跟你的未来走向之间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很谨慎,因为我们在录取的时候有的时候确实觉得太难了,我们现在的录取原则是各个专业由高到低依次发放准备录取量的4倍发准靠证。比如说我们要取22名,那我会发88个证,这88个孩子必须要参加各省的文化考试,由他的文化考试跟我们艺考的成绩相加再平均除以2,得出来的是他大排队的成绩,从中我们再去录取那22名。其实这是一个相对很公正的录取系统,但对孩子们来讲,有的时候觉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因为考试的人数基数越来越大,有的时候可能是这个学院整体报名3700、3800人,最后录取了这122人,你想这比一般高考的录取比例其实要难得多。所以一方面我们欢迎大家来进行艺考,我也相信这个学院会给你一个梦想的平台,让你去实现自我。另外一个方面,我也不主张过热,也不主张不符合自己志愿的事情,仅仅是为了一个虚幻的光环而去选择。
主持人娄雷:就像您刚才所说的有很多像我们学校的艺考,大家很容易成为分母,真正能够成为最终获胜者的分子同学,是一定有真正自己的潜质的,所以像您说的比一般的普通高考来说甚至更难一点,会发生一个问题,大家会觉得说这是属于高投入、高回报的,因为社会有一观众认为艺考生的文化课程要求比较低,但是我看到我们学校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也是很高的,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素养要求也是很高的,对于社会上的这种误区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于丹:其实今天这个时代每个孩子的未来到底什么样是好的选择,我想家长都有自己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我更希望我们不要过大的夸大了功利价值,就是这个孩子出去以后挣多少钱,这叫一个好的人性性价比,我觉得最高的境界是这个孩子幸福吗?快乐吗?他自己有创造力吗?他以后的人生有主动选择的能力吗?他遇到困境人生自己会学会修复吗?他能够把控自己吗?这些可能会更重要。这些其实你选什么专业都无所谓,但是建立在一个健全的人格标准上。所以我觉得怎么样看待艺术,艺术一定是能够让你这个人有更多的弹性,有更多的自由空间的,但是文化分数在这里绝不是说就可以低、就可以很轻而易举的放弃。因为现在艺术类的招生,特别我刚才说我们学院是多学科打通的,如果你想要在各学科中应用自如的去转换,比如像数字媒体技术,你的外语太差,你的计算机能力太差,你是根本没有办法去进入的。所以我们还是强调综合发展,就是在文化成绩能够比较好的情况下,他的个人艺术天赋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实现,有他的这种个性取向,可以说我们是在必选动作和自选动作的结合上去录取这个人才。
主持人娄雷:于老师,就像您刚才说的,我们每个同学其实上大学读专业的时候应该是去寻找到自己的一份幸福,学起来应该觉得自己很开心才会,在考试之前有两种这样的情况,一个是刚才您提到的速成班,速战速决,10月份开始培训,12月份考试,教你,把他送过去,这个社会上有人批判,还有一种情况,是社会上很多专家和老师没有去关注到的,就是有很多年轻人从小就学艺术,但是他内心并不喜欢,就是我安全是靠家长强迫我去学,听起来这个同学有着悠久的学习某一方面的历史,但是从他一开始就没有喜欢过,他虽然也通过了考试,但他进入高校之后不会法在内心的喜欢,但是这种速成班里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同学发自内心的喜欢,虽然他是从速成班里面走出来的,也是恰巧能够被学校录取,说明他是一定有天赋的。面对这两种同学,听起来觉得确实也是这样,您是如何给这两种同学做一个评价的呢?
于丹:其实我觉得每一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的触摸和发现真正的自我,他可以通过一个艺术的形式,他也可以通过一种体育的形式,甚至可以通过一种个人的爱好,都是可以的,但是你是不是触摸和发现了真正的自己。我们现在很多孩子,从四五岁学弹琴、学芭蕾、学绘画、学外语,到了七八岁上奥数班、学计算机,越学越难,但这个过程中家长是怎么教他们的呢?他们会说你好好弹琴,考级考过了就能够加分,你好好跳舞,你现在吃得了这个苦,以后上学的时候就可以拿到资格证。很多时候我很遗憾的,家长在教他这些的时候,就好象一个泥瓦匠的活、一个织布的技术,告诉他这是你的饭碗,这件事情跟你的艺术梦想没有关系、跟你的气质提升没有关系,但是是一个谋生的饭碗。这种遗憾会是什么呢?就是你刚才说的孩子越学越苦、越学越胆怯,而且会越学越愤怒,因为他觉得是你的梦想让我替你去完成。
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父母,现在的考生父母往往是60年代初出生的一批人或者是60年代中,有些人是没有赶上高考的,有些人是觉得我的梦想要在我孩子身上去实现,所以这种情况下逆反心理会让孩子对这种学习本身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最后会是什么样呢?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只是饲料”,很多时候不是这个世界上鲜花少了,而是我们寻找饲料的眼光越来越多,我们会把所有的审美都当成一种功利,认为鲜花的价值就是充饥而已,其实我们才遭遇了最大的尴尬,就是一个孩子除了功利的标准以外他已经失去了审美的能力,他还怎么来学艺术呢。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也会开玩笑说,我们考上来的孩子会有两派,一种是技术派,就是苦练的,还有一种是性灵派,他是自由发挥的。技术派的往往基本功特别扎实,不一定出大错,但是也不可能出大成就。而性灵派的孩子,有时候他不用功,他可能成不了了,但是如果成大器往往在这批孩子里。我一直希望用苦练当基础,但是永远不要遮蔽了他的性灵,就是让他有梦想,让他去完成。
所以我们在招生过程中见过一些真正执着的有信念的孩子,我自己曾经在多年以前,将近10年前,我遇到过这样一个考生,一个极其沉默的男孩子,来做艺术特长展示的时候,他不弹琴,他不唱歌,他不朗诵,他就手里卷着那么一卷厚厚的本子,往那一放,说是我的剧本,拿了一个DV,说老师能看吗,这是我拍的片子,我就喜欢拍片子,说你还有什么特长?别的没有了。老师看了一眼本子,写的很奇怪,叫《死于1979》,写摇滚乐队的,说你什么时候出生的?1982。老师说你还没出生呢这个乐队就死了,他说那就是我的创作。老师就出现了强烈的分歧,老师觉得他没有符合我们要求的才艺,他什么都不展示,但是我们也有老师,我记得我当年还是很年轻的小老师,我们认为这个孩子一定有他的潜质,而且他有特别宁静的信念。后来这个孩子我们给了他录取的资格证,他高考以后也通过了,他上大学以后你会发现他是一个为电影而出生的人,他会大年初一揣着馒头也会在那拍摄电影,会一直做这个事情。
但是这个孩子在常规课程中成绩并不太好,特别是外语并不好,在一个综合的人文大学中这种孩子其实是会受到一定的呵护的。我有的时候很无奈,我从做他的老师,到做他的系主任,我经常说我能帮你什么呢?他也很苦恼,他说你陪我喝酒吧,他说你也不能给我改分数,你还能帮我什么啊。我说好,我要壶茶你喝酒,他不喝酒的时候几乎是不说话的孩子,他喝酒以后会滔滔不绝,他会含着眼泪讲对电影的信念。这样的孩子不一定能够按照正规的途径考上研究生,因为他外语太差了。可是就在大学本科毕业之前,因为我们有大量的实践,这个孩子跟着一个剧组,他跟我说这是一个独立投资人,每年在中国投一个新锐导演,他就在跟这个导演从剧务做起,这是一个对电影很有感觉的孩子,他一开始很不服气的说让我买盒饭,我说你就买盒饭,做了三天的剧务他们跟他说让他做电影助理,我说你就去做助理,后来直到这个片子杀青,说有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过来问他,说你写过本子吗?我说我写过,他手里有7个本子,文字功底特别好,那个人说你拿来我看看,他也不认识人家,就给人家了,他也就回去了。结果一个夜里接到这个人的电话,说你来找我一下,跟他说明年我在中国要投的新锐导演就是你,我现在就可以把预付款打给你。这个孩子很激动,说你还没问我拍的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他说我投的就是你这个人,不问你拍什么。这个孩子很神奇的走上这条路,我记得他考试的时候英语经常考28分,很差,但是为了这个梦想就疯狂的学,学法语,法国的学院向全球招生,最后在9个国家招了11个人,一个导演班居然他被录取了。而他在法国学习回来的时候,这11个人中有2个人是国家投资去拍大片的,他又被录用了,以至于他拍完的素材被法国电视2台全买下来。他现在人还在巴黎,在读硕士课程,我一直认为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有潜力、有希望的新锐的电影人,因为他很宁静,他是有信念的人。应该说我在这么多年当老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这样的人才,甚至是一些天才,这些孩子身上有个性,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但是我们学院培养的宗旨,是不会因为他的某些偏科而让这个人按照常规的教育体系去淹没,我们会想办法帮他突围。
所以我尽管有时候我没法更改他的分数,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从外面找一些外围的感到,而且去鼓励他。所以我经常说,我的感动就在于我看到了很多学生成为我们生命的奇迹,你觉得老师能成全这些孩子,那是老师的福分。
所以我说艺术类的招生跟常规招生之所以不同,就是我们鼓励每一个人在他自己的个性梦想上去坚持、去努力,老师所能做的就是一路伴随。
主持人娄雷:对,其实成功源于热爱,我记得曾经俞敏洪老师也跟我讲过一个事情说,你看什么样的人能成功呢,就跟袁隆平看水稻一样,他看水稻的眼神和他看他孩子的眼神是一样的,因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像你刚才举的例子,是因为这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我要用镜头表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可能他英语不好,他可能其他的不好,但是这方面非常好。当他内心说我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的时候,可能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了,语言也不是困难了,我可以去学法语,我可以学更难的语言。
于丹:对啊,所以我觉得我们学院的一个教学宗旨,就是我们的院训,其实也是出自于《论语》的,我们叫“志于道,聚于德,医于人,游于艺”,就是你要以这种志向道德作为根本,大家人要遨游于艺术之中。我想说一种学习的态度,我们学院的教学是我们的王院长提出来的,叫丛游式教学,就是大鱼带中鱼、中鱼带小鱼,丛游,就是学科是一个大海,大家在里面自由遨游,在遨游之间就跟从着了解着了喜庆,所以丛游式教学也是国家的一个科研成果奖,是我们独创的一种方式,不强调于拘泥的学习。还说《论语》上的一个态度,孔子说人学习也罢、工作也罢其实有三种不同的境界,叫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进任何学科学技巧就是知道,甚至有的学科还是家长逼着学的,还越学越痛苦,但是比知道更重要的就是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他热爱、他投入,但是比热爱、投入更高级的就是真正的乐知,生命与快乐在其中,他能够因为无穷无尽的探索、发现,而感到这个行业在打开自己、成全自己,最后又因为自己的优秀来成全这个行业。我说的那个孩子,他能揣着一个馒头冰天雪地的去拍,他能够业余都那么差去啃法文,你觉得动力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有乐趣,他是为了这种生命的大欢乐去投入。所以我觉得从我们这种丛游的理念,到我们提倡的概念,就是艺术类教学体现出来的。
主持人娄雷:所以也是这么多有识之士从我们学院走出来的原因,我们可能给大家更多的是自由的展示自己的这样一种空间。
于丹:其实大家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艺术是需要逆向思维的,是需要自由精神的,是需要创造性的,学艺术如果说大家都老师给什么知识填鸭一样去记忆,那就把人脑变成了电脑,创造空间是体现不出来的。我们学院的教学贯穿在这7个学科之中的就是实践的教育,像我们音乐系的学生都有个人的毕业作品演唱会或者演奏会,舞蹈学系的学生会有独舞或者群舞表演最后的结业演出,像书法、美术、艺术设计都会给他们办展览。我们那个楼是我们的老院长黄会林教授,也是我们学科的创始人,第一个博士点申请就是黄会林教授,他跟香港的慈善家田家炳先生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所以在黄教授的手里就给我们盖起了一个非常好的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我们等于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现代设施的楼,一进我们那个很漂亮的大厅,右手边就是京师美术馆,所以我说我们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艺术设计作品都在这里面常年会展览,大家会不断的变化它。我们地下一层因为是数字媒体的实验室和展示厅,你会发现频繁的一直在更换着。我们的影视传媒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都会不断的有他们短片的展映。我们这个楼里面还有一个技术条件特别好的北国剧场,这个里面有500多个座位,后台的空间非常大,音响的设备也是一流的,我们的音乐会、独奏会、电影演出,包括我说的大学生电影节,都在这里举行。
进入我们那里非常有意思,它是一个展示的地方,它是一个创造的地方,同时它也是一个教学的地方,我是很希望每一个学生在进入我们学院的时候,感觉到首先接触的不是一个死学科,而是一个活自己,就是从高中时代的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让自己的头脑去主宰自己的创造性,创造在这里是最重要的价值。
主持人娄雷:那里是一个海洋。
于丹:丛游嘛,我们到哪里都是遨游的。
主持人娄雷:于老师,我问一些同学们很关心的几个话题,还是以刚才您介绍的学生为例子,他身上有一些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比如他穿成什么样子去参加你的最终的面试,也就是说大家很想知道我在面试的时候该穿着是怎样的呢。第二点,当我遇到不会题的时候我该怎么办,比如有的老师问你你的才艺展示是什么呢,他说我没有才艺,我把剧本给你,在很多同学眼里觉得他的办法不对,你应该圆一下,让自己很有面子。还有一个,他的心理状态,别看这个同学可能没有自己的作品,但是通过您的介绍我觉得他的心理状态很好。
于丹:他心态太好了。
主持人娄雷:能够坦然的面对大师介绍我的想法是怎样的、我的做法是怎样的,我们考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还要考人的心理状态,这三个问题,您还是以这个同学为例子,给我们大家分析分析您的观点。
于丹:我一一的来说,首先,说一个考生有什么样的仪表,我说就是最自然的态度就是最好的,我们对穿着没有非常明确的苛刻的要求,但是最好不穿一些特别奇装异服,也不要穿的过于邋遢,因为这是你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仪式,你穿成什么样子首先不是你给老师看的,而是你对自己的态度。如果你说你现在刚刚踢完球,裤子上刮一个三角口子,球鞋也没有带子,衣服也是脏的,你就进来了,你觉得你对自己庄重吗?或者你是一个小姑娘,浓妆艳抹,穿的很暴露,你觉得你对自己足够庄重吗?所以很多时候不是给老师看的,这个年纪的孩子只要真诚就很漂亮,男孩、女孩身上我们要看的都是一种眼光、坦率和对于自己的那种负责任,这就够了,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我们又不是职场面试,不会要求男孩子都穿西装,女孩子都穿套裙的,实际上就是很活泼的很正常的打扮就可以,我觉得正常就是一个更好的标准。当然如果他考一些特殊学科,比如说考声乐的女孩子,说我可能想穿演出服,这是允许的,考舞蹈你要穿舞蹈服,甚至这是必须的。但是你要说我就考个书法、考个影视,那你平时什么样子就OK。
至于第二个问题,老师问的不会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跟第三个问题是相关的,老师主要是考心态。我这么跟你说,比如说现在你们有两个考生在我面前,我问了你们两个人各自10个问题,你可能有3个问题是不会的,你一听可能说老师这个问题我实在想不起来了,但是我知道跟这个相关的人同时代可能有个什么人,或者是您能提示我一下吗,我再想想,然后我给了你10个问题,你标准的只答对了7个,但是这几个问题你跟我是有沟通的。比如我给他10个问题,他答对了8个,但是每个问题他就低着头,遇到俩不会的不知道、不知道,再说一个背一个,有可能我给你的分会比他的分要高,因为我觉得你对自己是有自信的,你的思维是灵活的,你跟人是保持沟通的,你在状态。所以我们最怕的就是老师问到什么,低着头,不知道,也不交流,你可能说老师让我想想,或者是真抱歉我实在想不起来,您能提示我吗,不能提示你能再给我个机会换个问题吗?就是你跟老师保持一种状态,所以这个状态不是技巧,这就关系到后面说的心态。我们最怕的就是考生上来,第一个问题不会了,大汗下来了,脸白了,手足无措,坏了坏了,今天真完了,再问什么脑袋空了,这个时候你不是输在问题上,是输在心态上,所以你到这儿是干什么的,还是给自己一个交待,我自己能把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
就像我刚才说的你进来这个大海是为了遨游的,不是为了局限的,你在这儿是活的不是死的,你在这儿是来完成创造贴近自由的,而不是来完成一种死知识的背诵来限制自由的,如果你理解了这个学院的培养宗旨,那么入门面试请大家相信没有一个老师是故意要为难学生的,老师都会很喜欢学生,一看说这个小姑娘从哪儿来的啊,是贵州来的,或者是东北来的,你们那儿现在天气怎么样,你们家那儿都有什么习惯啊,你为什么要考这个学校啊,我们聊几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会,你别紧张,老师给你换一个问题行吧?底下一个问题,我们很多问题可能是灵活问的。比如说影视,可能聊了一个英文文学,他实在想不起来了,说老师我熟悉法国文学,那法国文学就说说吧,你都熟悉谁,可能他说出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写过什么,你知道法国还有哪些学说家啊,写过什么啊,同时期的你了解美国的音乐嘛,可能这么顺着聊了。比如英国不会吧,就让你说莎士比亚,基本上我们老师没有这么问的,就是看看你整个的调动,说着说着法国可能说英国的我全想起来了,因为他不是真不会,就是哪一个时候脑子短路了,出现空白了,那没关系我们就回过头来去聊英国文学。
所以有些时候所谓考试考的是个状态,大家就记住他刚才问的三个问题倒着来,心态是第一位的,问题会不会保持这一种沟通的状态,自己服装最自然、最阳光就好,带着这个状态我们考场上见。
主持人娄雷:其实一方面老师想选拔出好苗子,不会像法官审犯人那样,太严肃了必须这样。于老师,我们还有几个网友提的问题,咱们给大家回答一下,比如像很多的家长很关心一个问题,说于老师,我们想问一问关于陪考的问题,陪考问题可能谁都面临的,连普通高考都面临陪考问题,艺考更不用说了,可能很多同学平生第一次到艺考的城市去参加考试,当然需要有很多的家长去跟随,那这个家长问的问题很实在,他想问一下您的看法,您认为家长应不应该陪着孩子参加这种艺术考试?
于丹:我的答案是因人而宜,看看你孩子平时是一个什么状态,陪这件事情如果能给孩子锦上添花那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因为陪而让孩子紧张过度可能就不好,我们的要求是这样,家长来的话我们都不限制,但是是不能进楼里的,因为我们这个艺术楼里边7个专业在同时考试,你要知道比如说音乐系的孩子,他一个人去演唱的时候他还带伴奏呢,所以我们那里经常有大乐器进进出出,所以这样人员已经相当庞杂了,就很抱歉,要跟考场家长们道一声歉,我们会给考生家长们专门安排一个休息的楼,但是不会在我们的楼,考试过程中家长是不能进去的。这个情况大家也能理解,比如从小咱们的孩子病里的时候,上儿科有的时候是爸爸开车、妈妈抱着孩子、姥姥坐在旁边、姥爷坐在前座,一家子4个大人都去了,然后医生叫的时候会叫什么,家长一个说的明白的把孩子抱进来,别的都在外头等着,就是说也不可能你的心情迫切就把4个大人都放进去,你们说孩子的这种病症反而给说乱了。
孩子的考试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独立性非常强,从小他一切都能够自理,那你放他自己来考试,没关系,上完大学以后他也是一个人来,如果这个孩子平时生活自理能力就很差,心理有点脆弱,那家长陪一陪也是对的,别让孩子丢三落四,万一他生活不能自理,他来的时候把准考证丢了怎么办,陪着来没关系。但是陪着来别有的时候四五个家长跟着来了,进来之前这个给喂口水、那个喂口面包、那个给弄弄头发,说你进去千万别紧张,孩子不可能不紧张,被家长吓着了。我觉得陪考这件事情平常心对待,让孩子感到有呵护但同时有滋有,这个是最好的,呵护过度自由会窒息的,完全没有呵护可能丢三落四的,这件事情家长自己斟酌,但是不主张过度呵护。
主持人娄雷:很多家长留言当中我选了两个,比如吉林的网友问,说于老师学艺术得当明星才有出息吧,如果学学没有出路还不如学学经济,您觉得我的观点如何?还有一个北京的网友紧接着回答他,于老师,这可不是嘛,多少没有熬出来的孩子,而且现在报考艺考的孩子越来越多,不少的孩子其实只是为了一些明星梦,想让于老师对这些抱有明星梦的孩子们说几句。
于丹:我想说艺术是一种生命方式的表达,但是如果你想当明星才来考艺术,就像那些说我必须要当姚明才去打篮球的孩子一样,你这是一场人生的豪赌,而且你胜算的可能性太小太小了,其实明星是什么?往往是那最耀眼的几个人,但是每一个人你真的就符合那个条件或者就有那个机遇吗?人的成长其实是他先天的一些才华禀赋,后天的价值观,再加上客观的机遇,这三者所成全的就叫命运。先天的才华不是说这个人家长想,我们要么去当芭蕾明星,要么我们去当钢琴王子,要不然我们就做一个经济学大家,要不然我们就去做一个诗人,你看这几条我们孩子怎么做?你放心,没有一个孩子可能同时成为这四种人。如果他去成为芭蕾的明星,那他身体的条件就是天生的舞蹈俩子才行,然后他再去刻苦努力。如果他成为一个钢琴王子,那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郎朗的,你一定要在音乐中有那样一种深刻的默契。你想成为诗人的话,你可能感性的思维极其发达,你有可能数学的逻辑思维是一塌糊涂的。你要想成为一个经济学家的话,你有可能非常严谨、缜密,但是你毫无诗意可言。就是说不能说什么出名我们就干什么,每个人一定有着他生命的密码,所以能不能学艺术先来看看你生命中的密码让你爱好不爱好这件事。
什么是艺术呢?我一直觉得会跳舞的人多了一种语言,就是我们说的身体从不撒谎,他能用自己的肢体把他对这个世界所有的愿望、所有的欢欣与悲怆延展到及至,会画画的人所有的色彩、线条在他手里调动起来,他用一种虚拟的方式直达你最真实的感受,那是一种震撼,会作曲的人,音符在他的手中给你那种曼妙的感受,你们体会过吗?你听小提琴、大提琴的时候当弓子在琴弦游走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呼吸都会自觉的近乎窒息,那种美都是给你内心深处的颤栗,这一切一切都是成全了你对世界另外一种表达的方式。包括学电影,影像的蒙太奇、影像的呈现和剪接,它给我们的世界远远大于文字的阐释。如果你觉得我掌握这种方式,哪怕以后有挫折,我也会遭遇病痛的时候、我也会遭遇孤单的时候、我也会遭遇人生重大挫折的时候,我比别人多一种表达方式,我再寂寞可以去拉拉琴,我再痛苦可以去跳跳舞,我一个人再忧伤可以去绘画,我有这种方式所以我的生命有力量,我比别人多了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我深深的爱它,我能在中间安顿我自己。我想说,抱着这样想法的人你来学艺术吧,你不一定成为明星,但是你比别人多一种途径去爱这个世界、去拯救自己,我们更多的时候不要去看生命的锦上添花,要看生命的雪中送炭,有几个冠军、有几个明星、有几个第一名,更多时候是我们作为平常人在遭遇一切痛楚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比别人多一种快乐的理由、幸福的力量,这是艺术能够承诺给你们的。
主持人娄雷:于老师,2014年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包括像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包括像我们的自主招生的一些改变等等等等,对于这即将过去的2014年,您现在一直都在高校里面读书育人,这一年给您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怎样的?您给我们大家说说你的心语。
于丹:是啊,在这里应该跟大家说新年快乐了,因为2014年又要走过去了。其实2014年对我们来讲是平稳中发展的一年,相比于前几年来讲,2014年这一年相对是稳定的,因为2008年我们经历过大地震,但是我们同时也经历了奥运会,巨大的悲怆和巨大的欢欣在我们的眼前,2013年我们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的这种熙攘,但是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建国60年的大典,这也是欢欣和悲怆的存在。相比于前两年,2014年我们相对要平静很多,这一年对我们来讲其实是一个稳定中求发展的年头。对教育来讲这一年有一个重大理念的变化,就是越来越侧重于素质教育,越来越尊重个体的发展,越来越看中持续和减负,“减负”和今年教育的主题词,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他们在以后能够越来越轻盈的去学习。所以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的孩子长大的时候可能比我现在的学生比这些哥哥、姐姐们更幸运,因为他们会有一种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他们可能更少约束,他们更多自由选择。
所以2014年过去,2015年要考试的孩子们,我想说的是,你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科和专业的选择,而是哪一道门将通向最好的自己,在选择报考艺术类还是普通高考的时候,在选择报考哪个学科的时候,放在第一位的是本能的你想我喜欢吗?我在这里会有我的自我实现吗?然后你走进去有没有动力?这就是给你自己的一个理由。所以又要到高考的时候,到艺术类考试的时候,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以一种最轻松的心态,很自信的面对自己、面对学科、面对未来大学这道大门,我们会在艺术和传媒学院打开各个专业的窗口等着考生们、等着家长们,也祝你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