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院专家浅谈关于非现实主义戏剧表演风格
新时代演出艺术的发展为演艺界提出了非写实戏剧和非现实主义戏剧表演艺术的新课题,这对于熟悉传统戏剧演出的演员来说,是陌生的和不习惯的,而这首先是演剧观念的陌生与不习惯。评论家康洪兴指出当代“新的戏剧观念、演剧方法蓬勃兴起,‘探索戏剧’(或曰‘实践戏剧’)应运而生,而新的戏剧观念、演剧方法必然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表演美学、表演方法、表演技巧。中国戏剧从社会问题表层的关心,向社会--历史哲理与人的内在生命的关心拓展;从逼真性与生活化的写实演剧观向假定性、意象化的写意演剧观拓展;从舞台再现向舞台表现拓展;从人物外部性格的描绘向内在心灵的剖析拓展;从展现人物因果逻辑的行动线向重视剖露人物心理情绪及意识流程的拓展。”戏剧理论家康洪兴在《八十年代话剧表演艺术漫议》中提出演员应提高、注重的几个方面:
其一、重视和加强演员的形体表演,充分发挥形体动作的表现力。因为不少现代派剧作接受了梅耶荷德提出的‘演员的创作是一种空间造型形式的创作’的理论。
其二、要求演员强化表演信息的传递与观众交流的反馈。特别是在‘探索戏剧’中,各种小剧场的演出,要求演员与观众有一种亲切而特殊的交流形式与表现手法。
其三、在多媒介高度综合的舞台总体形象中,增强了演员对新的艺术综合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大多‘探索戏剧’在舞台二度创作中,都综合了:诗、歌、舞、乐、现代化的声光技术,古老的面具和民间杂耍、歌队舞队的穿插、叙述者与主持人的出没等手段。要求演员具备多种技能。
其四、要求演员的表演能开掘人物深层的意识领域,在全方位戏剧时空中对人物精神世界进行立体的表现。时空的倒叙、交错、重叠、分割等现代手法及心灵时空与现实时空交叉的运用,要求演员要有更高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意识,驾驭人物心灵的自由联想,剖析人物深层意识的流程的心理技术及复合多面的表演技巧。
其五、演员要相应地增强表演意识和对角色的评介意识。现代剧目中,由于歌舞、音乐等表情性审美因素的加强,由于‘间离效果’的运用,演出的剧场性和娱乐性也随之加强。演员需要随时调节自我感觉,时而与角色融合为一体,时而跳出角色的规定情境,或者保持若即若离……这就要求演员具备独特的表演意识与技能。
其六、在某些非现实主义戏剧演出中,要求演员能通过具体形象表现一个抽象的本质,有时还需要演员善于把作家的一些符号性的形象,转化为具有情感冲击力的象征;要求演员能把悖谬的逻辑,当作正常的逻辑,自信地在舞台上行动。在充满假定性的演出方式中,追求表演艺术的高度夸张、变形、乃至荒诞。不仅塑造人物形象,而且还可以表现物件、表现自然现象、表现动物等等艺术形象。以及象征色彩的表演、虚拟化表演、假定性特征表演的运用。
我们在强调要创建一套培养这种新的表演流派的演员的训练方法之外,还必须要十倍地重视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中吸取丰富的养料,特别要学习和掌握好他的内心体验的一整套技术,以及他晚年提出的将体系推向前进的”形体行动方法“。因为,这都是表演艺术的基本规律。表演的美学观念、方法可以不同,但基本的规律是相通的。所以,我认为,对于从事假定性表演的演员来说,他们应该首先掌握好斯氏体系所制定的表演基本功,然后才真正谈得上接受新方法的训练。这是不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