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剧在我国发展中应走的路线
1、“歌舞等于零”观念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关于何为音乐剧、需不需要对音乐剧进行定义、如何发展原创华语音乐剧等问题,一直处于不断地争论之中。其中对现有许多所谓原创音乐剧的“音乐剧”特性的不断追问、质疑,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歌舞中心主义”的解构。所谓“歌舞中心主义”,是指在中国歌舞娱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歌、舞、剧为核心价值标准的艺术观念。传统上,中国的戏曲、歌舞剧都是以“以歌舞讲故事”作为核心价值标准而逐渐建构起来的,所以,当音乐剧成为中国当今最时尚的舞台表演形式时,由于缺乏对欧美经典音乐剧的系统研究,许多专业人士便匆忙将中国传统上 “以歌舞讲故事”的那一套创作与美学标准拿来引导中国原创华语音乐剧。
“歌舞叙事”确实是中国戏曲和歌舞剧独具特点的个性之处,它在建构核心的价值标准地位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一种独立的审美艺术价值,但它并不全部是一种音乐剧意义上的歌舞价值美学。对歌舞的审美价值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歌舞具有的纯粹肢体语言、声乐形式,另一方面是歌舞被赋予的、所包容的文化内涵。所以,歌舞的审美价值看似独立,其实仍然受到娱乐方式或艺术形式所赋予的许多超验价值的制约,而不仅仅是纯形式、纯技巧的视觉或听觉感受所能感知的。中国传统戏曲和歌舞剧的“歌舞叙事”的这两个方面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种“半自律”的状态。
2、歌舞只是技巧,不是灵魂。
音乐剧若离开了歌与舞的艺术韵味,就失去了音乐剧具有的艺术特色,因此看守住这条底线是正确的。然而单凭借这条所谓的“底线”,不可能解决音乐剧发展的根本问题。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在中国一直就存在。发展中国原创音乐剧,这不是根本性问题。换句话说,歌舞只是技巧,不是灵魂,这也是我们主张“歌舞等于零”的重要原因。
那么,发展中国原创音乐剧必须要守住的最重要,或者说,中国目前最稀缺的底线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中国音乐剧肯定前途黯淡。
我们一直主张,现在中国最缺乏的是使音乐剧得以成为音乐剧的国际化导向的方法呈现和美学诉求。艺术创造不等同于科学创造,不管是音乐剧还是歌剧、舞剧、话剧,都有其内在的创作规则,这些创作规则,是对于数百年来人们审美兴趣的反映和积淀。对音乐剧固有的方法呈现和审美诉求的重视与趋同,就必然向传统歌舞剧的创作规则和审美方式提出挑战。所以,全球化背景下当代音乐剧的方法呈现和审美诉求问题,不是简单的审美趣味问题,而是音乐剧作为独立学科的专业走向问题。如果要想独具风采,这条底线就必须坚守。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戏德,难以强求一律,也不应强求一律。各种各样的歌舞形式探索都可以进行,但只要是音乐剧,就必须重视音乐剧固有的方法呈现和审美诉求,这是认识音乐剧最根本的立脚点,是音乐剧最重要的识别系统,,是人类音乐剧得以存续的慧根之所系。它们作为音乐剧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否则,一个百年智慧与灵气结萃而成的娱乐品种在中国就可能消失在历史的尘影中。除非不怀好意,没有一个中国人,也包括外国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3、没有整合,就没有音乐剧
无论一百多年以来,音乐剧的坎坷历程中,它是多么的辉煌和骄傲;无论音乐剧理论建构汗牛充栋,音乐剧大师群星闪耀,但是,音乐剧发展至今,它的主流依然是“现实主义美学”和“体验派美学”的表现形态,依然没有超越当初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为主流的戏剧理念和美学追求。因为,它们的艺术本质和美学诉求是一致的,它们的内在规律和演绎精神是一致的,它们的关怀人性和悲悯世界是一致的,尽管它们在表演形式和阐述理念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甚或天壤之别。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张旭一直主张音乐剧率先引导西方艺术实现了“整体戏剧(total theatre)”的审美表达。站在这一立场上对音乐剧进行欣赏,获得的艺术审美趣味就会区别于其他舞台表演形式。比如,传统戏剧基本是以人与事件发生的情感 纠葛、矛盾 冲突的思考与解决,实现戏剧任务,达到戏剧目的,而音乐剧是在遵循上述戏剧原则的基础上,几乎完全放弃了“台词朗诵”这一传统戏剧中核心的表现方式,以音乐为戏剧表现母体,依据戏剧主题表达要求而产生的舞台演艺技法和审美观念;传统戏剧是将一个简单的剧情故事尽可能地复杂化、冲突化,尽可能地使主题变异,从而实现思辨的戏剧任务,而音乐剧是将复杂的情节故事尽可能地简约化、概念化,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将复杂的剧情、角色的情感以及戏剧的冲突都交给了以音乐为主体,以舞蹈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为辅体的充满和追求形式表现的艺术。加上科技的发展,音乐剧更加成为一种完全开放的、自由的、民主的简约故事、繁复各种表现形式的另类戏剧,它能立体地表现出戏剧的丰满与张力,多维的承载着戏剧的目的与意义。
4、只有归零,才能飘逸
由上述可见,我们主张“歌舞等于零”,绝对不是要否认歌舞价值,而是说不能把戏曲和中国歌舞剧中的歌舞思潮滥情地移植到音乐剧中来;不是要否认中国传统歌舞的意义,而是提倡一种直击音乐剧本质的新思路。音乐剧中的歌舞与戏曲和歌舞剧中的歌舞,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涵义和美学诉求。所以,“歌舞归零”其实是在倡导认识一种超越传统戏曲和歌舞剧的正宗传承的音乐剧歌舞审美情趣,从而消除中国原创音乐剧所面临的“虚火危机”。这根源于对整体戏剧、立体戏剧和整合戏剧的探索。这一口号的战略意义我认为也正在于此。
也许有人会说:可以用学术讨论去判断一个“音乐剧艺术品”的高低之分,但不值得去衡量一个“文化商品”的市场价值!问题是:面对市场的天空,如果不能同时有效地展开产品力和营销力两翼,原创华语音乐剧是永远飞不高、也飞不久的。假如我们非要不顾音乐剧产品的纯正品味,而一味地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还不如把音乐剧舞台挪到夜总会,让明星们唱口水歌,让女演员演脱衣舞。这样市场效果岂不会更好?“不管白猫黑猫,在市场上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论调,正是“歌舞等于零”主张所要排斥和抗拒的。“歌舞等于零”首先要求必须是优秀的音乐剧作品,然后才谈得上把音乐剧作为文化商品进入市场运营。
最后,真诚地希望面对全新的音乐剧科学,在舞蹈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专家能把自己过去的辉煌归于零,在流行音乐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专家能把自己过去的辉煌归于零,在古典音乐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专家能把自己过去的辉煌归于零,在话剧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专家能把自己过去的辉煌归于零,在导演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专家能把自己过去的辉煌归于零,尤其是,那些明星大腕们,你们也必须把自己在所在领域的“品牌”和“知名度”归于零。要成为真正的音乐剧专家,成为真正的音乐剧演员,一起做真正音乐剧的事,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显赫,徒有虚名。也只有拿出归零精神,一切重新开始,原创华语音乐剧才能猛醒、升华,最终实现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