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高考入门:浅谈影视表演艺术中的感染力和深度
由演员扮演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范畴,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
电影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适合于电影表演的原则和方法,然而又和戏剧表演不同。
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并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员的表演是观众接受的最后形象;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是通过银幕间接地与观众交流,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银幕上的最后形象须经摄影艺术处理和蒙太奇手段的艺术再创造才能完成。
特别是电影艺术的纪实性、综合性、时空观、蒙太奇以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更为电影表演带来了种种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特点,既要求电影表演真切、自然、生活化,同时还要求演员具有镜头感以及对于非连续创作的适应等。
“三位一体”
原为宗教术语,借用说明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指演员集创作者、被创造对象以及创作工具材料于一身。
在这一点上,电影演员与话剧、戏曲演员是相同的。以绘画作比喻,演员既是画家,又是画布(纸)、颜料和画笔,同时还是作品。表演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三位一体”。
各种类别的艺术创作的不同点或者特点来自它们各自创作的工具和手段:
文学家使用语言、文字;
作曲家使用音符;
画家使用画笔、颜色、画布;
摄影家则运用摄影机、胶片;
演员则是以其自身为创作的手段与工具。
演员创作的材料就是演员自己的脸、五官、自己的肌体、自己的思想、情感等等。
•案头工作
演员从全剧整体着手,分析剧本和研究角色的准备阶段工作。这是演员对剧本和角色加深理解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都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
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初读剧本,获得总印象,弄清时代背景,确定主题思想,研究剧本风格特色。分场细读,划分剧本段落,理清事件,寻找人物在每个事件中的态度及出场任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确定角色基调和总谱,编写角色自传;阅读有关资料,辅助理解剧本与人物,从而形成创作角色的整体构思和探寻相应的表现手法。
在此阶段,导演要阐述导演意图,或请编剧讲解创作意图,帮助演员进行准备,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演员投入排练。在不同的创作集体里,案头工作的程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有的则是和最初的动作排练结合进行。案头工作的精细与准确对角色创造起重要作用。电影演员不仅要分析文学剧本,还要研究导演的分镜头剧本,根据镜头分切和拍摄方法的要求来进行准备,以保证表演前后衔接连贯,做到心中有数,来适应电影不按顺序拍摄的特点。
•表演的层次
演员在创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演员按照剧情的发展,掌握住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动作线和段落层次,使其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合乎角色的思想、情感、性格逻辑的发展,体现出角色命运的趋势和动向。由于在电影拍摄中,表演不按剧情顺序和人物性格发展过程进行,更要求电影演员对角色作出总体构思。在表演中注意整体感,把握准发展的各个阶段,严格控制分寸,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讲究严谨的布局和精心的安排,细腻而有条不紊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达到人物形象的前后连贯、完整统一。
•表演的感染力
激起观众情感和思维,使之产生共鸣的艺术力量。表演中体现出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力量,构成了打动观众的感染力。激起观众的爱憎、悲喜,使之震撼,或引起沉思,与此同时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表演没有感染力,不能引起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就是失败的表演。感染力受到国家、民族、信仰、时代和观众文化素养诸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观众,会产生不同的感染力。
•表演的深度
指演员的表演能揭示出人物的独特内心世界,揭示出外部动作所蕴藏的深层含义,富于思想和哲理,而不只是从表面上去刻画人物的外形和人物性格的一般特征。有深度的表演一般要求:
①演员对人物有独特的感受、理解和处理。
②演员的表演要含蓄,给观众留下想像的余地。
③不仅要真实,而且要具有启发性。不仅能使观众相信银幕上的人物是活生生的人,并且通过人物的内部动作和外部动作给观众以新的认识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