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长“直播”艺考面试 点出文化基础成软肋
担当“评委” 博客图文并茂说现场 点出文化基础知识成软肋
副院长“直播”面试 解读艺考
各大院校艺术类考试陆续进入复试阶段,这两天,参与初试评判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也在其博客上图文并茂地“直播”了自己在艺考过程中的见闻与感受,引来众多考生的关注。
周星也针对目前考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和表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博客爆料
出彩考生少 文化知识单薄
“虽然考试人数超过往常,但好玩的事却日渐减少。”在周星博客名为《北京师范大学艺考纪事》的文章中,他表示虽然报考人数明显增加,但表现出彩的考生却并不多见。
在文中,周星副院长还举例说明,在他所参与的影视专业考生面试中,关于“变脸”所属剧种和“离骚”名字由来等文化考题,能够答上来的考生寥寥无几。
“很多考生显示出对传统文化中一些传世经典作品的疏离。”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周副院长感慨众多艺考生在文化知识储备上的水平与北师大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学校应对
从大一就注重文学培养
周副院长告诉记者,北师大艺术类专业对于文化修养的高标准要求,不仅体现在招考过程中,日后进入学校学习更是如此。
“从大一开始,我们就注重对学生基础文学知识的培养,包括于丹等名师在内,都会对学生进行古诗词以及文化方面的授课。”他说。
“这也是我们与很多影视制作单位合作时得出的结论。”周副院长认为,丰厚的知识储备有利于艺术类学生在今后事业中的发展,特别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可以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他特别提醒考生,“事实证明,漂亮的外表可能受用一时,真才实学却可以受用一世。”
●麻辣建议
谈到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表现时,周副院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所谓的才艺展示不要仅仅停留于技法层面的表现。”他表示,院校在招生时,希望通过考生的才艺表演看到其对艺术的感悟、对生活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于单纯的技法层面,很容易显得生硬、呆板,不容易打动招生院校。
至于文化知识方面,则需要平日里的积累,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考前的突击和照搬书本知识。
●新闻链接
今年北师大的艺考生数量明显增加,仅影视专业报名人数就增加到1100多人。但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七个专业却依然保持着140人的招生规模。
“虽然近几年来掀起了艺考热,但精英化培养却是大势所趋。”周副院长向记者介绍,与日渐增多的报名人数形成鲜明的对比,包括北师大艺传学院在内,几所全国知名的艺术类院校近些年来都在严格地控制招生人数。“这既符合了市场需求,也是对考生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