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好累!”2013年2月4日,当王莉看到女儿的手机短信时,眼泪都快出来了,仿佛已经看到女儿提着大包小包,在凄风冷雨中疲惫不堪排队的身影……
核心提示:艺术高考,简称艺考,是指各大院校的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或者艺术系等学院进行的专业招生考试。合格者获得专业合格证,持此证书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各学校再择优录取。2013年艺考期间,株洲市参加各类艺考的考生6035人。所有艺考生的艺考程序差不多,但培养儿女“艺术道路”的父母,却各有一本难念的经。株洲一位刚刚陪女儿参加完艺考的母亲王莉(化名)说,从5岁起,便投资女儿走上“艺术道路”,13年投资20余万元,其中的辛酸,说来并不像艺术那么浪漫、美丽。
5岁起,投资女儿的艺术道路
1983年,王莉因工作原因调到株洲上班。1991年,她的女儿昕昕(化名)出生,出生那会,王莉和爱人都一直忙于工作,昕昕仅5个月大时,就被全托到厂里的幼儿园,这一托便托到了学前班。
昕昕在幼儿园很可爱,喜欢唱唱跳跳。5岁时,王莉将女儿送到太阳宫艺术学校,学习民族舞蹈,3年时间,昕昕民族舞已经是7级了。那时,株洲流行拉丁舞,女儿自然也想学,王莉随女儿,便改学拉丁舞。拉丁舞学的时间长些,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期间参加了很多比赛,拿了很多奖项。而每次参加一次比赛,就要花费几堂甚至几十堂课的培训费用。“参加的比赛大多都是商业性的,有时女儿不想参加,可舞伴想去,她也只好去了。”王莉说,每次赶那些比赛,她都去了,虽然钱花了不少,但每次女儿都有收获。
“女儿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在舞蹈上,可文化学习从来没有落下过,一直名列前茅。”王莉说,让女儿学习舞蹈等艺术,也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气质。
进入初中时,王莉看别的孩子还学了风琴、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王莉便对女儿说:“舞蹈的生命短,不比乐器,要不,你也像别的孩子一样,学一门乐器?”
当时,所在中学的交响乐团的老师建议王莉及其女儿,可以尝试让昕昕学吹双簧管。当时的老师说,从将来艺考的角度说,双簧管算是个冷门,相比而言,到时候竞争压力小些。那时王莉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将来要参加艺考,而且要以此专业参加艺考,昕昕听从了老师及妈妈的意见,从此一心学双簧管。
下岗后,连续5年陪女儿赶长沙学艺
双簧管,这个西洋乐器价格不菲,一个国产的双簧管,要7000多元。当年,王莉夫妇都已下岗,丈夫后来下海做生意,但家庭收入只能算是中等,一家三口仍住着丈夫父亲的单位宿舍房。“为了孩子,我们吃点苦,值得”。王莉说,其实学艺术的孩子,他们的家庭不一定都是富裕的,但只要孩子喜欢,都愿意付出。
当时,株洲学这种乐器的人很少,为了能学好这种乐器,王莉通过打听,从长沙请了个老师来株洲教女儿吹。可这位老师由于年纪大了,后来改由昕昕往长沙赶。每周一次,寒暑假期间,去的次数就更多些。每年去长沙学双簧管,需花1万多元。
初一下学期,还因为双簧管质量不够好而停了几个月,后托人买了一根德国产的双簧管,花了4万多元,而哨片很娇气,不小心碰下,就可能坏了,每个哨片几十元,几年下来,不知换了多少。
王莉回忆说,双簧管虽然难,还好女儿聪明,悟性好,高一时通过了双簧管最高级别9级考试。在学双簧管的几年里,女儿参加了多个比赛,都拿了名次,如2006年湖南省管弦乐比赛金奖,参加广州进行的管弦打击乐器比赛,获得铜奖(金银奖空缺)。参加种种比赛,花费非常大,一次去广州,花费几千元,有次湖南省推荐她女儿去北京参加比赛,考虑到费用问题和学习紧张问题,懂事的女儿放弃了比赛。据悉,长沙一个学双簧管的高三女生,去欧洲参加了一个国际音乐交流会,花费3万多元。
多一次机会让女儿搭上艺考之车
虽然当年学校老师要女儿学习双簧管时,曾说过关于艺考的事情,但王莉说,他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女儿的成绩在高中时都在中等偏上,考取一个本科院校应该问题不大。
在高二分科时,学校老师都会给学生们指点迷津:成绩中等左右的或者偏下的学生,如果要考取大学,或者说要考取一个像样的学校,不妨尝试采取艺考的形式。王莉也把老师的这些话带回去思考,心想,女儿成绩好,如果能双管齐下则更好,艺考让女儿多了一个上升的渠道。分科时,昕昕步入特长高考行列即艺术考生。
女儿要参加艺考,主专业肯定是双簧管,副专业则是唱歌。为此,每周跑长沙学双簧管以外,还要花钱请老师学声乐,王莉说,高三备考阶段,花钱就像流水一样,为了让女儿在湖南省联考中取得好成绩,她还是让女儿参加了长沙集训。集训3个多月,要花费1万多元。
艺术这活,不仅看技术,表演时的心理情绪和生理条件很重要。除了金钱支持,王莉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女儿调整好状态。在昕昕老师家里,有时王莉也会和女儿共同“上课”。好几次,王莉看女儿上课时,吹得脸色变了,嘴唇发白。这时,王莉最担心了,同时她也很有经验地去要女儿马上停下了,给女儿倒杯糖水,看着女儿又恢复了气色,王莉便又安心地回到自己的“桌位”上,在一旁做一位永远的忠实观众。平时,王莉像朋友一样和女儿相处,从来不给女儿营造什么压力,长期以来,金钱方面等家庭方面的困难,王莉从来不在女儿面前谈起。
进入九月,各大高校开始陆续迎入新生。日常花费多为家长一手包办的新生们,大多对理财没有多少认识。而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费一般采取两种支付方式,一种是家长一次性存入银行卡内一笔钱,由学生自主支配,花完之后再续存;另一种是按月定额支付。不论哪种方式,大学新生们都将开始自己做主支配较大数额的一笔钱,满足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所需,如何合理消费成为摆在其面前的一道待解之题。
“我让她把每月的花销在电脑上记下来,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以外,还可以传给我和她妈妈看,视情况给些建议,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市民赵先生把记账当做入学准备之一教导给即将去北京上大学的女儿。
“入学后头一个月是实验阶段,了解伙食费、手机费等大约固定的消费数额,再留出买书、娱乐、购物的一部分机动数目,此后,每月初给自己做一个大体的消费计划,月底总结,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即将到上海读大学的李晨已对入学后的生活做起了规划,“这是爸妈教我的,除学费外他们给我的银行卡上存了一万块钱,让我自己计划着花,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