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费用 “花得心里都有些发毛”
从去年暑假开始,17岁的山东女孩张晶已经独自在北京待了半年。3月3日要考中国音乐学院,时间越来越紧张。想着年三十要吃从超市买的速冻饺子,她渐渐有些不乐意起来,“我们家过年是一定要放鞭炮的。
老爸都是年三十收市的时候再去买,这样比较便宜。”
但在女儿学艺备考的道路上,老爸可从来没省过。
上课练琴吃喝住行,每个月的花费都在1.4万元以上。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手头的3000元现金一眨眼就用完了,小女孩第一次掌握这么多钱,“花得心里都有些发毛”。
“现在好像都花习惯了”,张晶随意数着备考花费,“钢琴500元一节课,这还好啦,学声乐的有人要1000元;考生越来越多,琴房原来600元就能包到的,现在要1000元一个月,没办法,你得练琴啊。现在还出现一种改造的琴房,钢琴旁边加一张床,好多学生抢着要,我同学租的条件差一些的,1200元一个月,把房租也给省了……”
为了支持女儿考学,爸妈在老家把两套房子全部租出去,住进了奶奶家。
算得清的是这些账,算不清的是大量精力和时间。
中央音乐学院琴房外,说着说着,张晶陷入了沉默,琴房里不断有琴声传出来,“现在小孩都好厉害,练习曲走得比我快”。
笔者采访张晶的时候,中央音乐学院正在举行2007年招生的专业测试。考场外,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的老师又带来一批集体赶考的学生。
艺术类考生人数每年都在攀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供的数字表明,山东省艺术类考生2002年为3.2万人,2003年达到5.6万人,2004年猛增至9.3万人,2005年为14.6万人。2006年报考人数超过16万,全省高考考生总数70多万人,平均不到5个人就有一个艺术类考生。
“考的人太多了”,面对严峻的形势,张晶开始广泛撒网,多考几个学校,多报几个专业,“只要时间能错开,能赚到哪个就考哪个;只要能用到钢琴,器乐、音乐教育、音乐学,什么专业都可以”,3月份还要考四川音乐学院,顺便“考山大、山师大保保底”。
考不上怎么办?这个问题张晶想过不止一次,答案坚定而直接:“复读”!投入这么多,文化课落下不少,“再火也得考啊,我们回不去了,对不对?”
艺考风险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高二文理分科时,刘媛和爸爸妈妈商量来商量去,咨询了无数的亲戚朋友,也没有分析出文科考大学容易还是理科容易,却找到了一条新路——考艺术专业。
从此,刘媛背起了画板。半年以后,觉得在美术之路上难有发展的刘媛在专业老师的建议下改学美术史,转考史论方向,最终如愿以偿考入一个本科第三批次的学校。
刘媛的爸爸一直为作出让女儿“文理转艺”的决定而庆幸,“我就是冲着这么火来的”。一次饭桌上,朋友对他说:“不用担心,我儿子成绩很差,但是今年也考上本科了”。然后给他细数了艺术考试持续升温的情况,刘先生顿觉眼前一亮。
几年来,由艺考热引发的讨论已经很多:艺考从捷径变成独木桥,相关院校招办负责人在媒体上提醒考生与家长,报考人数递增速度过快,录取难度很大;艺术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被舆论形容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但这一切,抵不过身边一个活生生的成功例子。
与不断增加的考生人数和水涨船高的考试费用相比,艺术类本科
分数线显得平稳得很,以考生大户山东省为例,2004年的分数线是240分,2005年文科是240分,2006年加入数学分后达到280分。
走艺术高考这条路,成功似乎仍然更容易些。从事了30年美术教育的魏老师告诉记者,他辅导的高考考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不上的。
郑州大学音乐系主任巩伟曾经指出,1999年高校扩招后,招收艺术类考生的院校急剧增加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使艺术类考生的升学率大大提高。2001年、2002年某省凡是文化课过线的艺术类考生均有大学上,甚至出现一些院校完不成招生计划的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一位声乐专业的老师提到,西部一个音乐学院2001年扩招,声乐班一届招了80多个学生,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简直不可想象,现在艺术院校入学门槛大大降低,即使是考入流行音乐学院的学生,不管从专业技能还是艺术感觉,包括文化修养,至多是10年前中专生的水平。
超女效应 “八成考生都是盲目的”
听说近两年是艺术类考生人数最多的两年,自嘲“生不逢时”的张晶觉得自己还相对幸运,和她的同学相比,自己好歹有一门专业。
在她眼里,日益增多的艺考学生中,不乏“浑水摸鱼”者。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涌入各个艺术院校试上一试,外型俊朗者选择表演系,有文学功底者选择戏文系,实在不行考声乐,“就唱4首歌而已”。
参加过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1年招生考试的一名考生回忆,因为赵薇,那一年的报考人数突然猛增。
直到今天,这个同学还常对此发出感慨,“真的,不是亲身经历,你永远想象不到有多少人,因为待考教室不够,电影学院操场上,黑压压一片学生等着喊号。北京2月的沙尘天里,那些修饰得特别精致的女孩子排队半天后灰头土脸进考场的情景,实在是太搞笑了。”
再多的人也挡不住考生成名的投机心理,“
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展示了一条崭新的星光大道。
据四川媒体报道,李宇春、何洁的一夜成名引发了去年3月四川省的艺术专业考试的异常火爆,仅全国到成都参加艺术院校专业考试的学生,突破4万人大关,远远超过历年。
今年1月21日,四川音乐学院北京报名点,一位打扮入时的女中学生专程前来报考音乐表演专业,她计划报考“超女”的两所母校——四川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如果竞争激烈,只有去“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成教班”。女孩因为年龄未满18岁,没有机会参加“超女”等选秀活动,“现在都要改成超男了”,女孩忿忿地说,她打定主意要参加今年的“莱卡•我型我SHOW”。
南京艺术学院也因为在校生吴文璟火了一把,学校2006年的招生海报上印制着这个2005年“梦想中国”总冠军的巨幅照片。一位参与招生的老师说,这两年报名人数至少是前几年的两倍以上。“我感觉80%以上的考生都是盲目的”,该老师觉得更多的考生是怀着朦胧的明星梦来参加考试的,对考试项目一无所知,有的考生拿到一道考题,都不知道该做什么。
去年考入大学的刘媛对记者说,高三下学期班里突然就少了6个人,这6个同学临时找专业老师抱佛脚,考播音主持、声乐等明星专业去了,没过多久,一个也没通过专业考试,老老实实地回来上课了。
中青
艺考和选秀不是一回事
“我的孩子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乐器或者表演什么的,但是他对艺术很有天分。”“没有特长现在学来得及吗,你们学校有没有速成班之类的?”在刚刚结束的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本科招生咨询会现场,不少对艺术类院校招考要求一无所知的家长的提问也让老师们哭笑不得,“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于自家孩子艺术水准的判断往往偏高,这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孩子学了两年乐器、或者拿过一两个区级奖项就被家长吹得
天花乱坠,也太过离谱。”
记者发现,伴随着“超女”、“好男儿”等选秀节目的迅速升温,不少考生甚至是家长都对于“一夜成名”这种事想得过于简单,咨询会上,不少考生和家长都拿自己的孩子和某“超女”或“好男”进行类比,觉得自己长得不比人家差、又能吼两句,就完全具备了考艺校的资格,但事实上艺术类院校招生并非是只要会唱会跳就可以的,还要考虑学生的对于艺术的敏感度、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即兴发挥的能力,即使是选秀中涌现出的“偶像”,也是要经过十几轮赛事的淘汰才角逐出来的优胜者,并非人们想象的“一夜成名”。
此外,伴随着艺考热的年年升温,艺术类院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越来越重视。招生办主任陈其毅告诉记者:“艺考热出现后,外地涌现了不少专门针对全国著名艺术类学校考核而替学生进行强化辅导的培训班或速成班。经过他们辅导的孩子在某一技能上的确非常出色,比如画画、乐器之类的,我们之前也碰到过这样的学生,临摹作画又快又好,但招进来却发现这就是个‘画匠’,对于其他画理知识一无所知,也不能在画中加入自己的个性和想像。所以如今我们大大提高了对于文化课考试的要求,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