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考表演专业台词辅导之声音的运用
有人以为演话剧用不着练习声音,那是轻视台词技术,也就是轻视艺术语言,轻视话剧的舞台艺术的错误看法。还有人说:“英雄的嗓子不一定是好的”,我们当然明白,英雄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有一条好嗓子,甚至有的英雄说起话来嗓子带些嘶哑的声音,还可能他说起话来字音不准,可是一个演员在台上表演英雄能够以这样自然主义的看法为理由,来原谅自己不练声音的错误看法吗?如果台上的英雄他的仪表、他的动作,他的声音不能够代表一个美的形象,那还有什么艺术的价值可言?观众会不会以深切的同情来看这个戏呢?看了会不会引起共鸣,怀着愉快满足的心情回去呢?演戏的人能不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使这个戏起到教育作用呢?我想是很难的吧?
苏联的话剧演员都要练舞蹈练独唱,他们每一个的嗓子都好,不仅是响,而且好听;声音很匀,气很足,无论说多长的话都不显得累;而且能把深刻的内心生活体现出来,感情始终是那么充沛;这就是下过工夫的,这样的演技才显得是有艺术修养的,不是原始的,粗糙的,是值得让观众当作艺术来欣赏的。我们未见得比苏联小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有更大的天才,人家要下那么大的工夫练嗓子、练身体,难道我们就不要吗?
话剧演员对声音的要求和歌剧演员是多少不同一点的,就是说在唱的方面不一定要求那么严格,可是也必须有足够的音量,声音要好听,气要足,还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感情掌握声音的变化,也就是说能够从事于声音的表情。像“啊”这样一个简单的声音,念得长一点、短一点、促一点、轻一点、重一点、软一点、硬一点……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变化是非常多的––坚定、犹疑、愉快、压抑、轻松、沉重、高兴、狂欢、惊讶、悲哀、激动、心情不安、失望、绝望,有希望等等……都能够在这一个字里表达出来。这也可见运用声音是何等重要的技术。
演员在台上必须保持一定的声量,就是讲私话也得让观众听明白,在台上声音的轻重是由互相比较显出来的,大声说不能像嚷,小声说也不能让欢众听不见,只要感情对头,字音和语调准确,喷口好,声音自然送得远。
话剧台词虽然很难像唱歌唱戏定出A调C调、工字调、六字调之类的调门,但是全剧的角色必须要能够掌握一个谐和统一的调门,角色与角色之间调门高低不配合那就非常难听。往往有这样的情形:第一个开口的演员把调门打高了,或者是打低了,其他的演员跟不上,感觉到别扭,这个戏就演不好。掌握调门第一要靠耳音,耳音也要练,耳音不好的不能当演员;还有就是要嗓音准确,这就非练声不可。
有些演员生怕他的台词高低、轻重、快慢不自然就照日常生活那样说得很快很轻,或者忽高忽低,有的字低到让人听不见,于是便发生“吃字”的现象,久而久之就变成习惯;有的演员就根据他自己平常说话的习惯经常“吃字”,有的把一句话吃掉头部,有的就吃掉中部,最多的是吃掉末几个字,致使观众听到一半,听不到一半,这是最坏的,可也是目前相当普遍的现象。把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摆得很平地那么念出来当然不行,可是把一句话有一半让人听不见的那样吃字的搞法认为自然,却是绝大的错误。
上面举“啊”字为例的时候,略微涉及到声音变化的问题,关于语调声音的变化,在纸上颇难举例来说明,但是由于人的感情起伏变化,说话的声调也就必然跟着变。人的感情是异常复杂的,为着表达各种不同的感情,说话的声调也就千变万化。你见着一个人表示欢迎或不欢迎,声音会有显然的区别,就是你不欢迎的人假装着欢迎他,根据剧情和语调的前后照应,观众也会明白。你在高兴的时候,可能发出轻松愉快的声音;你在悲伤的时候,根据事件对你的关系的深浅、和你所受的刺激的强弱,在你的说话的声调里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又如忽然得到一个喜信,或者在病中,或者受伤,或者受到一个很大的刺激,声音都会起显著的变化。有的时候事件已经发展到问题的核心部分,戏剧接近高潮,人物的内心斗争一步一步趋于尖锐。感情的波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微,在这种地方演员如何用声音来表达感情,那非经过锻炼是谈不上的––但这并不是说只有这种部分才重要––分寸的掌握最为困难,这个分寸是要用心灵去掌握的。演员对角色的体会到了一定的深度,彼此心灵得到交流,角色的话从演员的心里说出来,分寸才可能精确。但是决不能忘记台词技术的锻炼,如果对于声音,语调以及其它方面的学习修养不够,那心灵也始终只是心灵,没法传达给观众,没法和观众的心相呼应,这是必须严重注意的。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话剧演员练声音的问题:练声的第一个目的是要使声音圆润,高低随意,转折自如,要使声音能够放大也能收细,还有一个是耳音要准,节拍要稳,这些做到了就有了声音表情的基础。同时一个话剧演员,不能说绝对不唱歌,有许多戏是要唱歌的,从来不练临时绝对唱不出来。而且音乐的修养对于个演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的名导演名演员几乎没有一个不懂得音乐,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的音乐修养是非常深的。我们借助于姐妹艺术的地方非常多,忽略这一点是错误的,练声和话剧演员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当然特别重要。
话剧演员的练声方法,应用西洋练声方法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跟中国的音韵––出字归音结合起来,适当的学习些民间唱法很有必要。中国的民间曲调和中国的语言结合得很紧而富于表现力,类如大鼓、单弦、相声,我们就可以从他们学习咬字发音和声音表情的技术,我们要老老实实向优秀的民间艺人学习。
西洋的练声法,经过许多的歌唱家研究,尤其像现在苏联歌剧演员所使用的方法,的确是科学的。我们的戏曲演员也有传统的练嗓子的方法,可是还没有整理出–套根据生理的自然发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完整的方法。可是西洋的练声方法,就是在欧洲也不完全一致,歌唱家有的各找各的窍门。尤其是把这个方法跟中国的语言相结合,有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是中国语言有它的特点,就拿北京音来说吧,就有十六个韵母(如果加上一个“ㄞ”再把“厶”和“X<”分开就是十八韵)。
在戏曲里头就有十三道辙,跟声母结合起来每一个字都要有它一定的唱法,但是照声乐家的说法有许多音就找不着共鸣位置,这个问题对话剧演员似乎不很严重,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有这个问题的存在,但不能因为有这样的问题的暂时存在(这问题早晚必须解决也必能解决)便不练声。同时也决不能不向对我们有直接帮助的民间说唱艺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