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表演学院院长对演员职业所进行的深刻剖析
做演员要学会观察
记者:表演学院的教学中有观察课,当年上学的时候,除了观察生活中的人,您还去什么地方观察?
院长: 星期天我们去中国美术馆看画、去名人故居感受氛围,还有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也是我们经常去的。
记者:去博物馆跟表演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院长:太有联系了。你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了解,最直接、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去博物馆,而且我们搞视觉艺术,积累自己的内心视像,就是要多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去看看烈士们枪毙之前的照片,看看那是一种什么眼神。我看过一些日本人在枪毙他们之前拍的照片。第一张照片是枪毙之前,日本人给他们一人一根烟抽,所有烈士抽烟时候是这种样子(陈浥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笔者注):站成一溜,歪着脑袋,全都那样笑着,看着镜头,有的还把一只手揣裤兜里。那种脸上的笑,那种一边看着日本人一边抽烟的眼神,那是能演得出来的吗?第二张照片是他们被打死了以后倒在雪地上,(继续一边说一边做动作——笔者注)有的这样翻着眼睛、朝天歪着嘴……那是能演出来的吗。如果你不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死看成什么样的,怎么演?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另一个时代。也就是说,我们要去拿第一手的东西,要去看最原始的东西,就要走进另一个空间,要去感悟那个时代。我做学生的时候,张昕老师就是这样教育我:“你们要走‘进去’感受,作为演员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和感受能力,不可能成为非常优秀的演员。”
记者:演员自己私下做的这些功课能给他/她带来什么?
院长:所谓能不能学会积累,就是能不能真的随时随地地去关注。要拥有一双演员的眼睛,就要造就这样一个习惯。你注意一下好的演员的眼睛,像国内的演员李保田、陈道明、张丰毅。他们眼睛是不一样的,他让你相信他的一双眼睛。有的演员演出来之后,你根本不能相信他。只是觉得他是个演员。而有的演员你就觉得他是角色本身。比如,我跟张丰毅是再熟不过的朋友,按道理,看熟人演出通常很难看进去。但是,每次我看他的戏,尤其是他那几部含金量比较大的作品,都不知不觉投入进去。因为我能相信他的眼睛,就是他那一刻的角色,我没有把他看成是张丰毅本人。而据我所知,他的这几部作品,都是下了相当大的工夫的。比如,他拍电视剧《和平年代》的时候,就强迫导演:“你不能这样拍,你必须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去广州地区敌后侦查大队,我要体验生活。因为我没有演过兵,我必须要知道兵是什么样。”这是对创作的一种严谨。还有一个演员叫萨仁娜,她塑造的牛玉琴让她获得了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她可是先跟牛玉琴一起生活了一个月,跟牛玉琴睡一个炕,牛玉琴赶集她也赶集,牛玉琴喂猪她也喂猪,最后满头虱子地回来了。这样她创作出来的人物才是绝对不一样的。还有美国导演斯通拍《野战排》的时候,他让所有的演员背着装备,每天必须在菲律宾丛林里走12里。不这样体验怎么出来好作品?
记者:演员是否需要经常打破自己固有的人生经验?
院长:是。你必须要了解,你不能用你一个人的个人世界观去代表你所要创作的人。
演员是在别人剧本上的二度创作。在创作的时候,你又要能够抛开一切,返璞归真,以一颗纯洁的心看待这个创作,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让我看到一个通体透明的、真诚的你。我一直在跟学生讲:首先真诚地看待艺术创作,用你全部的情感投入进去;然后调动你的人生经历,调动你的心灵。不能把“你”如何看待社会全部放到创作里边,那就不可能有“真情感”的投入。当他自认为有很多经历,懂很多道理之后,他可能就会用一种自我的判断去判断他要创作的东西。他会想:我这样演会出什么效果?那样演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处理?但是在演员创作当中不是这样的,是要把表演的意识埋藏得很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在那一瞬间去享受角色,享受角色的情感,享受他的精神生活,在那一瞬间,你是真实的。说白了,你在创作当中要能够换位思考,换到角色的脑子当中。能不能换位思考,最关键的就是能不能永远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