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目前注册的民营文艺院团有80家,占据上海艺术表演团体总数的80%。在文艺体制改革的今天,短短几年间,民营院团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多数,取得的演出场次和品牌成绩,也日益让人刮目相看,越来越多的剧团开始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力量。然而,相比国有院团这样的“航空母舰”,民营剧团如何依靠自身力量在市场上“分得蛋糕”,保证生存的同时,还能在艺术上实现更高的追求,始终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
日前,为了推动民营院团的发展,解决民营院团的实际困难,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局决定从今年起设立民营院团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记者了解到,目前启动的资金规模大概在500万元,主要用于补贴场租、创作孵化、促进演出交流等。
蓬勃兴起同时遭遇瓶颈
这些年,上海的民营院团日益成为重要的演出力量。去年,上海民营院团的演出场次达到了7437场。从剧场到社区、农村、学校,到处都活跃着民营院团的身影。这其中,“老大”勤苑沪剧团在一年内完成了演出509场,大多数时候一天演出两场。这样的演出数字,让很多国家院团望尘莫及。
民营院团不仅弥补了该领域的国家院团在创作力和演出市场上的不足,还开拓了一些被国有院团“忽视”的市场。
上海金星舞蹈团活跃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国际艺术节、威尼斯双年展等世界顶尖艺术节上,填补了中国现代舞在国际舞台的空白。由上海现代人剧社改造和承租的星光影艺苑,创造了全国首家悬疑话剧剧场。每周末在青浦朱家角,想要买票一睹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演出的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的观众常常会“失望而归”,因为演出票经常早早售罄,而这个充满风雅意味道的演出,吸引的也都是时尚摩登的年轻观众。上海申城爱乐交响乐团、上海徐汇大众乐团等已成为普及高雅艺术的主力军……
在政府扶持下,上海的民营剧团日益蓬勃兴起,甚至已经有了让国有院团不能小觑的力量。但面对市场,民营院团始终遭遇着很多瓶颈性的困难。场租太高,民营院团很难有机会在中心区域的正规剧场演出。资金不足,剧目创作、排练演出、人才培养也难免捉襟见肘,买不到好剧本,缺少稳定演员队伍,都制约着剧团的创作能量。
500万专项资金提供扶持
为了解决民营剧团的这些实际问题,此次成立的专项资金将从场租、创作、演出三个环节进行实质性的扶持。
其中,最重头的部分就是设立专项资金为院团购买剧场档期。这些年上海市内的剧场场租连年增高,但演出票价却已经达到了观众的承受极限。为了解决民营剧团长期活动在“非主流”剧场的现状,市文广局对年底前各民营院团的演出计划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为18家民营院团的30余个项目近200场演出免费提供了演出场地。今年获得免费场地资助的项目涵盖了音乐、舞蹈、戏曲、话剧、儿童剧、魔术杂技等多个门类。
免费场地让很多民营院团大获收益。上海徐汇大众乐团团长沈传薪告诉早报记者,过去因为无法负担昂贵的租场费用,每两周一次的免费普及高雅艺术的音乐会只能在徐家汇社区文化中心举行。因为剧场不大,观众人数受到限制。而新设立的民营院团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为上海徐汇大众乐团免费提供了上海音乐厅演出场地。
与此同时,场租补贴也让一些原创剧目能够更顺利地登上舞台。徐汇大众乐团的清唱剧《徐光启》将因为资金扶持实现在国内的公演,该剧曾于今年上半年赴美国演出,这对于一支扎根社区的交响乐团而言,在上海尚属首次。
在提供演出平台的同时,专项资金还将出资为民营剧团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对外交流环境,包括剧本舞美等创作环节、出国交流演出等。由于专项资金还是个独立的资金平台,民营剧团还可以同时申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享受和国有院团相同的待遇。
导入绩效评估机制
据了解,为了让专项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文广局今年起还导入了绩效评估机制,市文广局负责人方家俊表示,上海目前的民营院团中已经有半数都申请过专项资金,他们会根据演出场次、社会影响力等各个方面来评估考核,分成优秀、良好、达标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对上述院团给予相应的资金、创作等重点扶持。并表示会坚持一年一评的方针,让那些真正坚持艺术水准、坚持市场道路的院团能有更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首届民营院团集中展演活动”今年初也在上海星舞台首开先河。而今年,这一民营院团的交流舞台还将继续。正在策划中的展演活动将精选10家民营院团的10台优秀剧目进行集中展演,包括这些院团的经典剧目和新创剧目。展演期间同步举办的民营院团发展论坛等活动,将邀请演出界专业人士对民营院团发展进行“望闻问切”式的把脉。
作为上海最老牌的民营剧团,上海现代人剧社社长张余表示,民营院团其实就是文化演出界的“中小企业”。相对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各种政策扶持,演出界的“中小企业”过去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一次专项资金和扶持政策的推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跨越,它的出现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不仅为民营院团“正名”,也让院团获得了更多实质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