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有文学或戏剧修养的人,都明白生活中的对话和舞台上的对话是不同的。虽然戏剧对话常常仿佛就是生活语言的翻版,但实际上它是经过仔细组织的,从而可以从这一个故事事件引向下一个故事事件,并使观众对这些事件产生一定的情绪和态度。电影对话也有类似的作用,只是表达方式完全不同,它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进行加工、移位、剪接和畸变,然后再传达给观众。
对话也象动作一样是根据影片过程的联贯性产生的;所以演员必须再一次依靠导演的联贯感,才能使他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在声音上和前后镜头的声音保持一致。此外,演员还必须把这种声音范围保持在录音机的限度内,保持在电影观众所能接受的限度内。如果要大声呼喊,那他实际上只要局部地提高嗓音就行了。把表达出大声呼喊的概念的是发声的性格及其面部表情,而不是音量;音量和力度,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后来通过人工办法任意提高。电影中的耳语比舞台上的耳语更加逼真,因为舞台上的耳语需要设计得能送到二楼的最后一排。如果影片中的耳语音量过低或过高,都可以在定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调整。演员声音的其他畸变(例如共鸣音和音质),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录音设备来调整。因此力度和音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而这是舞台上所办不到的。但是在发音、吐字和读音等方面,电影演员却必须尽可能近似剧中人物。现在还没有什么电子设备可以对这方面进行调整。如果说话剧演员有一天晚上把一句台词念坏了,还可以在第二天晚上改正,电影场面就不同了,一旦记录下来就成为永久性的东西了。
因为真人演员难以客观地听见自己的声音,又不可能象别人那样听见自己的声音,所以指导演员如何运用声音,这个责任就落在导演的身上。有时,在耗资巨大的影片中,往往指定一名专人来指导演员念台词。这个“台词导演”不指导演员的动作。然而,更经常的是主要导演负责指导和诱导演员恰当地把声音表现出来。在为一场戏录音的时候,导演需要用心细听,看看演员念的台词是不是合乎要求。技术上的缺陷由录音技师注意,台词内容的修饰问题则由剧本监督注意。但是,注意戏剧性的缺点,却是导演的责任。幸好,磁性录音系统可以使导演在录音后立即重听声音的表演。因此,由于随时可以要求录音技师把刚录过的场面重新再放,所以导演有机会再来检查自己的主观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