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考试技巧练习之“人的一生”成长练习
“人的一生”成长练习
通过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记忆、观察与想象去捕捉、去揣摩、去把握、去体现,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一形体感觉及变化。练习的进行要根据教室中地毯面积的大小来分组训练。首先,让学生以自己最松弛、最舒服的姿势躺在地上闭目睡觉。然后,跟着教师的语言引导,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体会不同的心理——形体的真实感觉。教师的引导要具体、细腻、富有想象,要符合人的成长历程中心理、生理的基本规律。语速要慢些、段落之间要清晰。随时注意给予学生去把握感觉、即兴发展行为的空间。尽力做到在一个成长阶段中感觉的连贯和延伸,有跟着感觉“走”的自由,有动作、有行为、有声音、有语言,也可有即兴的交流与适应。
练习可分为:胎儿、婴幼儿、青少年、中青年、老年几个变化阶段进行:
1.胎儿
从躺在地毯上的同学开始:我的身体缩呀缩呀,都缩成了一团。这是怎么了?原来,我是在妈妈的肚子里,是个胎儿。啊,真好,有吃的,有喝的,好舒服呀!我睁开了眼睛,伸伸懒腰,又蹬又踹。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我一天天地长大,长大…
(靠想像力做出相应的肢体变化,如缩成一团、微微抖动、或整个身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甚至连呼吸都放慢速度等,是比较困难的。)
2.婴幼儿
我会爬了,我会坐了,我会站起来了,我要走路啦……哇,摔倒了,好疼啊!我会走了,真好!想拿什么就去拿。我会说话啦,这真太有意思了。我又长大了。一块儿玩,做游戏、学儿歌…
(走路跌跌撞撞,晃晃悠悠地像一个小醉汉,嬉笑打闹的、颤颤悠悠四处乱跑的、抢玩具的……尽情地想象,,回到了一个幼儿的状态。)
3.青少年
我自己去上学。放学了,我们都戴上小黄帽,路队长拿着小黄旗在整队(路队要多一些,可三四人一队)。老师再见,同学再见,我们走出了校门口……
我已经17岁了,是高二的学生,下午放学了,在学校门口……在回家的路上……
我上大学了,大学的生活紧张而多彩。在排演室里……在宿舍……在操场…在校园…
4.中青年
接着到了30岁,便都透露出一副久历人生的沧桑感…,
5.老年
在幼儿园门口。退休了…
在敬老院里。散散步、打打拳、浇花养草、跳舞扭秧歌….
也可以做“人的一生”成长瞬间练习。要求同学们先认真地观察各种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行动特点,包括内外部的特点,然后通过同一行动或不同的行动表现一个人的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几个瞬间。例如:少年时戴上奶奶的老花镜学奶奶缝衣服;青年时给自己缝一条新裙子;中年时给孩子补撕破的裤子;老年时又戴上老花镜给孙子缝棉袄等。一定要先去观察,在观察中抓住对象的具体特点,不仅仅是形体上的特点,也应该注意心态上的区别,并尽可能地通过他们行为方式的不同表现出这些特点和区别。包括不同年龄层次人物的瞬间练习。也可以通过四次上场的行动,表现一个人经过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变化。
第一次出场——小孩爬上椅子,对着镜子扎小辫儿,然后欢蹦乱跳地跑出屋;
第二次出场——坐在镜子前精心打扮自己,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发型,“摩丝”、“发胶”、“电吹风”全用上了;
第三次出场——站在镜子前,忙着用手把头发随便理几下,卡上几颗卡,拎着买菜兜,一路小跑下去了;
第四次出场——坐在镜子前,呆滞地望着自己的形象,缓缓地用梳子把头发梳一梳,然后,从梳子上摘下脱落的白发,苦笑着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要通过最精确、最简练、最鲜明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构想。这个练习可以多做几次,但每做一次,都要有一次进步,不但要求看出这个人的年龄和心灵上的变化,还要看出这个人的身世经历,乃至时代背景等等。
成长练习进行中,教师在每提供一定的规定情境后,、给学生留有宽松的行动空间,凭他们自己的感觉去做。重要的是内心产生信念和感觉的真实,以及心态与形体状态变化的把握。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只给予语言上的引导、提示,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偏颇和不足要个别提醒,或悄悄地纠正,而不要去批评、打断、制止。成长练习是即兴的训练练习,想象的展开与真实感的获得是最重要的。切忌学生做戏、图解,也不适宜排练。
练习之后,让学生们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回味一下“自己的这一生”。然后,座谈体会与感受。
(此练习参考崔新琴 霍璇:《影视表演艺术与演员的培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第247-2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