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高考人数达51万人次 招生计划不变
近日,2015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在会上透露,2015年山东省省属高校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总量为48.42万人,比去年增加7600人,仍列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与去年相比 今年多招7600人
据介绍,教育部今年下达给山东省省属高校普通本专科计划数为48.42万人,比去年增加7600人,增幅为1.6%。其中本科20.36万人,比去年增加4600人,增幅为2.3%;专科(高职)计划为28.06万人,比去年增加3000人,增幅为1.1%。按照教育部规划的招生计划年度增幅区间,2015年-2016年年度增幅为2%;2017年-2020年年度增幅为1%,十年年均增幅为1.2%。据悉,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年均增幅为5.4%。不过,相比较而言,山东省今年招生计划的增幅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招生总量将达50万 应届毕业生约51万
陈光华表示,省属高校普通本专科的48.42万个计划,再加上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所部属高校,预计今年山东省招生总计划量将达到50万人。这个数字与去年基本持平。省发改委张士新副主任透露说,山东省2015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约为51万人,比上一年下降3.7万人。这无疑意味着今年高考录取率将继续提高。
据了解,山东省省属高校48.42万个招生计划中,包括1.7万个“协作计划”,这部分“协作计划”,主要是国家为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而安排。这些名额主要安排给高教资源丰富,办学条件较好的省份,山东省便是其中之一。
高校招生计划如何分配?
高校报到率低,招生规模将调减
对于高校和考生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招生计划的分配了。陈光华副厅长表示,山东省今年新增的计划,将向新建高校和在校生规模偏低、教学质量高、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较高的高校倾斜。对于计划完成率连续较低的高校,将根据其完成情况调减其招生规模。
陈光华表示,山东省高校招生计划的安排,要从总体上考虑,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专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二要与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三是要与综合办学条件状况挂钩;四是要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范办学行为相结合;五是各类型、各层次高等教育规模要统筹协调;六是要与就业情况相结合。
本科高校在增加本科计划的同时,相应压缩专科招生规模。已经达到或超过“十一五”发展核定标准的高校,原则上不再安排计划增量。对没有达到“十一五”发展规模,且办学条件好、办学水平高的高校,在计划安排上予以倾斜。对2006年以后建立、在校生规模偏低、办学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在计划安排上予以倾斜。近几年计划完成率连续较低,根据完成情况调低。陈光华表示,2014年部分高校的报到率在40%-50%,有的甚至在20%-40%之间,这样的学校今年将调减其招生计划。
此外,近年来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较多,或招生增长过快、办学条件紧张的高校,将严格控制其发展规模。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生均预算内经费较低的市属高校,原则上不再安排计划增量。对于存在不规范办学行为的高校,经查实,也将调减其2015年招生计划。
中职生上大学机会更多了 对口高职今年将扩招
中职生今后上大学更方便了!记者从4月9日在潍坊召开的2015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工作会议上获悉,山东省今年起将适度扩大对口高职的招生规模,拓宽中职生深造平台。
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在会上表示,本着统筹各类型高校协调发展的原则,山东省今年招生将适度增加对口高职的招生规模。就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拓宽中职生深造平台。他希望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对口培养模式,因为下一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进入高职学校。
“有的中职生通过对口招生考试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发现高职所学的课程和中职差别不大,感觉很失望。”陈光华说,他希望高职院校能切实改变办学条件,探索中职、高职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为中职生深造拓宽渠道。“当然,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引导中职生都去读大学,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陈光华说。
就业困难的 暂停招生几年
近年来,山东省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本专科高校的校均规模已居全国前列。随着今后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进一步下降,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将进一步放缓。今后山东省将进一步加强招生计划的管理,稳定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陈光华表示,山东省今年省属高校招生计划增幅为1.6%,今后增幅还会下降,预计到“十二五”末,招生规模在50万左右。
陈光华表示,山东省招生计划的分配将本着“提高质量、调整结构、稳定规模、促进公平”的原则,就业好的专业,就多放计划;就业不好的专业就少放计划;就业困难的就暂停招生几年。陈光华说,从全国范围来看,就业困难的专业有政法类、财经类、计算机、管理类。这几类专业全国范围内就业都不好。
部分学校 办学方向模糊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高等教育资源有效扩大。综合性院校增加,优化了资源配置,但同时在同质化上倾向严重,重规模,轻特色。部分学校过分追求大而全,个别学校办学方向模糊。面向社会需求而进行专业机构调整的机制尚不成熟。一些高校往往根据本校现有师资来确定招生专业,好多成本低的专业,诸如财经类、管理类专业规模大,高收费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大等。但这些专业就业都面临很大困难。
此外,由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等一系列因素带来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部分高校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冲动仍很强烈,稳定规模还面临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