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自信:
我们可以做一个情景想象:冬天就要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准备过冬,可是突然一只身体弱小的燕子没有力气继续坚持,从空中摔了下来,其他的燕子在短暂的徘徊之后匆匆离去。这只受伤的燕子落在一个非常漂亮的湖泊边,它被美丽的风景迷住了,它尽情的玩耍,疗养身体。终于有一天,它的羽毛恢复了,能够再次飞向蓝天了,可是,它却不敢挥动自己的翅膀,不敢起飞。
同学们,你们可以挥动自己的翅膀试一下,你们受伤的翅膀已经完全恢复了,已经可以起飞去赶上自己的队伍了。
当我们重新获得信心之后,也要注意在学习中加以强化:
(1)高考目标期待适当
大家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和自己心态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一般来说,根据考前一模、二模的考分确定高考成绩的期待值。如果目标定的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定位太低,又会影响潜能的发挥。
(2)加强实力
考试信心是建立在考试实力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强复习,提高实力是强化信心的重要措施。不打时间战,不挑灯夜战,注意提高复习效率,建立知识网络与体系,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增强高考的信心。
(3)积极自我暗示
积极的暗示能增强人的信心,消极的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考试前大家受到的消极暗示很多,因此特别要注意消除消极暗示的影响。每个人的心态不同,在不同情景下心理的变化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积极的暗示进行心理调节,强化信心。可以把写上积极暗示的字条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学习能力,一定能成功!”
(4)挺胸抬头,步伐加快
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动作相一致,。人在高兴时就会挺胸抬头走起路来很有精神,步伐稍快而有力,人在沮丧、缺乏信心时,就会无精打采,走路缓慢无力。大家可以利用人的内心体验和自己的行为动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时挺胸抬头,步伐稍快。经常这样做,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
一、正确认识高考
金榜提名时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的确,高考可以让我们美梦成真,可以为我们打造灿烂的明天。然而,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很多考生把高考当作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看作是前途的筹码。因此,如果目的性太强,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过度焦虑与紧张,产生消极的心态。我在实习的时候,曾经收到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她在信中这样写到:我期待着让高考来检验十二年的成绩,期待着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的大学生活……但在我心中,却总有沉沉的压力和隐隐的不安,每当迎来又一个早晨,我总是对自己说,要努力,要相信自己。可是每当夜幕降临,面对着成堆的练习,我不禁要问,我能行吗?其实高考真的就能决定我们的一生吗?据调查,中国十大富豪中,4个本科文凭,2个专科,3个高中,还有一个初中学历。所以人生有很多条道路,高考就好象是一条高速公路。如果我们的车速不够标准,上不了高速公路,我们也可以找到一条通往目的地的路。《圣经》上说,即使上帝关上了所有的门,他还会为我们留着一扇窗。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高考,而战术上要重视。一次的失败或成功都不是人生最后的、不可改变的定局。考上好学校的人不代表一定能成才,以后适应工作和生存的问题还很多,人生的路是十分曲折和漫长的。
98年湖北省理科状元张晋寨,是当阳一中的学生,他考取清华大学以后,由于生活习惯不好,导致整个宿舍里面的人对他都很反感,而且他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最终被迫退学。所以,高分低能的人并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所以,我们要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高考。
二、高考考什么?
现在高考已不是单纯的知识的考试,而是全方位的素质考验,时代需要开拓型、竞争型的人才,这种人才要求知识广、能力强,还要求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心理素质高。所以,有专家也指出,高考不仅考你的智商,也考你的情商。而且,一个人智力的成就,往往依赖于于人格的伟大。我们在有充分的知识的准备前提下,学会客观自我评价,评价自我学习情况和应试能力,并且理性的看待结果。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人格,这是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你们而言,需要较高的自信心和较强的毅力。直到现在,离高考只有60 天了,仍然有很多同学在“能不能坚持”“要不要放弃”之间徘徊不定,这就需要自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坚强毅力。
据研究发现,大多数青年在智商上是没有很大的差异的。根据心理统计分析,95%的孩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关键是情感投入、意志力大小、自我调节能力强弱、学习生活习惯优势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最后一段时间,我们除了要认真复习,增加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高考。
三、在备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误区:
1、缺乏自信、苦闷自卑
一个人若想取得考试的成功,基本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你的智力因素,你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第二是你的学习动机,即你是否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是否努力。一般而言,面对高考这样的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是不会缺少动机的,但动机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动机过强,太过于想考好,反而易引起考试紧张,事与愿违。而第一个因素即能力和智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不容易改变。因此,第三个因素就显的更为重要,就是自信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赛利格曼认为,自信的人对失败的解释与缺乏自信的人有所不同。缺乏自信的人在解释结果的时候有三个特点:第一,时间维度上,缺乏自信的人把失败解释成永久性的,如果一次考试失败了,他们倾向于在时间上认为,今后所有的考试都会失败,我不是一个学习的材料,无论如何都注定考砸。而自信的人则倾向于认为,这次考试失利是暂时的,下次就会考好的。第二从空间维度上,缺乏自信的人把失败解释成普遍的,如果这个学期的英语考试失败了,他们倾向于认为语文和数学都会考不好了,认为自己会在所有考试中都失常,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材料。而自信的人则不将失败普遍化,认为英语没考好说明自己在英语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与语文、数学无关。第三,缺乏自信的人倾向于将失败解释为个人原因,认为只有自己对失败完全负责。别人能把事情办的很好,都能正常地发挥,只有自己水平不够,能力不够,方法不懂。自己是一个糟糕倒霉的人,不配做成功的事情。而自信的人则认为失败虽然有个人原因,但不只是个人的原因,有时一些无法抗拒的力量和运气也影响着成败。这三种解释形态也正是向我们提示,只要改变学习者的解释形态,就会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2、茫茫碌碌,却不见成效
很多同学反应,临近高考了,却突然怎么也紧张不起来,每天烦躁不安,也看不进去书了。每天都茫茫碌碌的,可是静下心来一想,却什么也没有学到。我在一些老师那里也了解到了同样的问题,临近高考,很多学生反映记不住东西,学了一晚上感觉什么也没学会,一考试平时很熟的东西也答不好,注意力分散,容易受环境影响。另外,很多学生特别容易被激惹,任课老师心理都很紧张,总害怕哪句话没说对惹着谁。
有个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一到重要的考试就发挥失常。其中有一名女生最为严重,她平时学习很努力、很要强,作业也完成得很好,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答疑难问题。但上高三以来,她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每到考试前她总是紧张得很,觉得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复习到,忧心忡忡。一到考场上,好像学过的知识她全都忘得一干二净,做题时常常不由得左顾右盼,听到旁边的同学翻试卷,就会急躁不安,无法静下心来思考。总算考完了,她又会因为怕知道考试成绩而寝食难安。
其实这些情况在高三的学生中很常见,特别是临近考试时。通常表现为头脑发木,缺乏热情。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大脑接受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办法:
第一,要注意适度的休息、娱乐和锻炼。不少同学在临考前为了争时间,因而拼命地开夜车,并挤占了休息和锻炼时间。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它带来了考生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使得学习效率下降,所以应该予以纠正。
第二,要交换下复习的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编份考题考考自己,也可同学之间相互考查,把所要记的东西讲演出来等等。
第三,可学运动员赛前给自己打气的办法,复习之前挥挥拳头喊几句或默念几句振奋精神的口号,或将口号写成条幅悬挂在墙上,动员自己重新树立拼搏的欲望。
此外,当考生突然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这类考生的当务之急,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来。
3、考试焦虑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焦虑和学习效率的倒U曲线。它揭示:如果人完全缺乏紧张、毫无压力,会导致没有学习动力,这是不利于学习的;而过度的焦虑紧张又会导致学习的失败。对考试而言,也是如此。带着适度的紧张应考,会激发人身体的应激水平,激起人的挑战精神,这将有利于考生超水平地发挥。
(1)何谓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内心紧张,预感到似乎即将发生不幸时的心境,是对恐惧的恐惧,对担忧的担忧。当个体遇到竞争、威胁和挑战时,预感到无力避免、无法应付时,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2)考生高考前焦虑的体现
第一,不少考生在临考前日子里,会出现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紧张状态。通常表现为闷闷不乐、马虎随便、提不起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复习效果明显下降。
第二,考生会有一种想努力但又努力不起来的感觉,在医学心理中称之为内驱力不足或始动力不足。这实际上是一种抑郁的表现,是由于考生过于紧张,对自己、环境或将来产生不合理想法,从而导致情绪消沉和低落,也是考生在迎考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伴有头晕头痛、胸闷、出汗、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降低、失眠、消瘦乏力等多种躯体的各种不适。
(3)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第一,不够恰当的自我期待,或者说是成就动机太强。有些人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自己十全十美,表现在考试中就是对每次考试都要求比别人考得好,小小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很大的情绪反应;有些人则因家长或老师对其成绩过分关注,对其要求太严。这两类人都会在不自觉中被“不允许失败”的思想占据了头脑。而一旦面对不太有把握的考试时,便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第二,对考试失败的的过分担忧。有些考生总是在考试之前就一直对并不存在的考试结果忧心忡忡。“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如果这次考砸了,家里会……同学会……”等等一类的想法总是困忧着考生,使其难于集中注意力,难于入眠,记忆力衰退。这些夸大了考试重要性的想法和考生自己想象的"严重后果"不仅使其无法好好复习迎考,同时加重了考生对考试的焦虑。
第三,对考试态度及目的的认识不正确。由于社会和考生自己给考试赋予了太多额外的负担,认为考试成绩事关前途命运、脸面、地位、名誉等,同时由于一考定终身的思想的影响,使得考生对考试过分小心。如有些人将考场喻为战场,临考时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英雄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举措。这种抱着“必胜”的信念去参加考试人的往往就是那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
第四,被过去的考试失败的经历困扰。从小学到大学,经历了无数的考试,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有过在大考中失败的经历。这些失败的阴影,特别是面对失败时的一些负性情绪(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严厉的自责,痛苦的体验等)便在大脑中保存下来了。当面对新的考试时,当前的考试情景便会引发记忆中相关的失败体验,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它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的减退,从而使人无法从容应考。
第五,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的希望与督促,是学生压力加大的另一个原因。这些主观与客观原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考前焦虑。
(5)缓解考生对高考焦虑情绪
下面就缓解考生对高考焦虑谈几点方法:
第一,改变认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相同的外界事物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主观对这一事物的看法。比如:同样有半瓶水,一个悲观的人就会失望的说“只剩半瓶了”,而一个乐观的人就会快乐的说“还有半瓶呢”。每个人在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都要碰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失意与挫折,但只要心中有一轮不落的太阳,那么这些小小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的美也许就在于她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所以重要的并不是一次成败,而是锲而不舍的努力,须知“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到最好的人”。考试前要把对考试结果的患得患失转化为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这样才能减轻考试带来的压力,淡化应激,增强自信,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许多考生学习没有计划性。大有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架势,抓到最后忽然发现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而考试又马上临近了,自然会着急上火,坐卧不宁。所以,在考试前的一段时期内,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这样会使自己有一种充实感,从而带着自信走进考场。
第三,学会自我暗示。考试前,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对于这次考试,我复习得很充分,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次我比以前为表现更努力,因此也一定会比以前考得更好”、“每个人都是和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所以我肯定不会输给别人”……这样找出自己有利的方面,多次进行暗示,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稳定情绪,以一副良好的态面对考试。考试中如果发现了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告诉自己:“没有人能得满分,有的题不会做是必然的。我可以往下做,只要我认真仔细,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的”。这样暗示可以稳定住自己的情绪,转败为胜。
第四,自我放松。人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在考试前的一段时期内,考生可自己进行放松训练。方法如下:放松地坐在椅子上,双眼微闭,两脚着地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与肩同宽。吸气时用鼻慢慢地吸,先扩张腹部(腹壁隆起)再扩张肺部,吸足气屏一屏气,然后同时用鼻与嘴将气慢慢吐出去,同时使腹壁下陷。这个过程为一次深呼吸。集中注意进行腹部深呼吸3—4次。这个过程为一次深呼吸,集中注意进行腹部深呼吸3—4次。
以上是几种考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以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考试前的焦虑是很正常的,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面临重大转折与考验时,都要伴随着焦虑情绪的出现,所以经过运用以上几点心理调节方法,相信同学们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走出考试焦虑,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刚才大家听我罗罗嗦嗦讲了这么多,可能一直在等我给一个战胜高考的灵丹妙药,很可惜,我不能做到。因为,对于不同的人,适合的方法都不同,而且对于不同的科目,适合的方法也不同。但有些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1、进行应试技巧的训练
平时做模拟考卷时要像真正考试一样紧张,限定做题时间,做题期间不要喝水、上厕所、做其他事情等,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后,考试时就会像平时一样放松。
做考卷时要学会分配时间,哪部分用多少时间,心中要有数,不要在开始时不慌不忙,过分注重细节,后来又感到时间不够用。而应该有条不紊,开始时就紧凑一些,到后面才有宽裕时间,因为一般难题都在后面。
遇到难题时不要一下子慌了手脚,拿出2~5分钟的时间来思考,如果没有解出来,就先放下,先做后面的题,最后再来攻克这道难关。当你做了其他题,变换了思维角度后,也许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特别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学以后与晚上这四段时间,具体是早晨可用于早读,中午休息,下午整理消化当天复习内容,晚上系统复习为好。当然在晚上复习时也可有两三门学科交叉进行。在大脑清醒时,就复习知识结构,在自己感觉效率不是很高的时候,就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总之,及要有效利用时间,还必须让大脑适当休息。
3、调节情绪、快乐备考
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顺利,有时这些不顺利可以解决,但也有些问题是你力所不能及的。这时就要学会情绪的调节,尽量不要让消极的情绪影响自己,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你可以听音乐、宣泄、聊天等。如果有什么困惑,也可以直接来找我。
心理学研究发现,让大脑休息的最好方法是睡觉或体力活动。如果大脑总是处于紧张和疲劳状态,学习效果就很差。面临考试的孩子,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早,睡眠不充足,白天又几乎没有任何体力活动,大脑怎么能得到有效的休息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劳逸结合。充分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自己的大脑放松。
关于高考,要说的很多,其实最重要的是心态,我读高三的时候,班上有个男生,成绩很好,也很乐观。最后一段时间,我们都很紧张,他却和平常一样,有人就问他,感觉自己可以考上一个什么学校?为什么不紧张?
他说:"只要给我一张凳子,一支笔,我就可以搞学习。不说清华,武大我起码能够考取的!"最后他真的考上了武大。可见,成功的一半源于自信!
高考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也许今天的讲课耽误了大家宝贵的时间,但是,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借此机会,思考一下目前的复习状态是不是最佳的?还可以怎样来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