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北京电影学院一、二、三试内容是什么?
答:初试:朗诵体裁任选一种)每人限3分钟以内
集体表演小品
二试:语言(朗诵或故事)
声乐
形体
表演(命题小品)
三试:音乐、语言、形体综合会试
命题小品表演
口试
问:为什么表演专业考试要安排五个专业科目呢?
答:因为声乐、朗诵(台词)、形体、表演、口试这五个考试科目,可以有效的考察表演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条件和专业素质。这五个专业考试科目,实际也涵盖了表演专业的主课和表演专业的主要专业辅助课。
问:表演专业人才的专业条件和素质要求是那些呢?
答:表演专业人才应在形象、身材、声音、语言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条件。在注意力、想象力、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交流适应力和信念与真实感、形象感、节奏感、体裁感等艺术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或具备一定的潜在能力。
问:表演考试初试、三试有什么不同呢?
答:表演考试的初试和三试,在要求和命题上都有所不同。
表演初试,主要是考察考生在当众表演时,能不能在台上(考试现场的固定空间)松弛、自如、真实、自然、有机的组织行为和动作。因而,考试命题一般以情境性的集体练习,或集体每个人单独做一件具体的实在的可直观到的事情为主(表演时也可采用虚拟动作)。
三试考试,是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考生的条件、素质之后进行的,考试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考生的表演素质,即:考生对规定情境、事件、人物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交流适应能力和语言、形体动作的表现能力等。因而,考试命题一般以"一句话"双人或三人交流练习为主。教师"一句话"的命题中蕴涵着,表演者的人物关系;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件、规定情境、矛盾冲突;考生要正确理解命题中的人物关系、事件、规定情境和矛盾冲突,然后展开想象、全身心的投入表演、积极的展开行动。特殊情况,也有单人练习的命题。
问:朗诵的考试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答:朗诵考试就是台词的考试。朗诵是中学生语文课堂上经常进行的一种练习--即:大声朗读一篇课文。朗诵考试的目的是检验考生语言、声音的条件和基础。因为,戏剧、影视表演,相声表演,音乐剧表演,都要借助于台词和语言的技术、技巧去进行表演。
朗诵既然是检验考生台词的基础,那就蕴涵着两方面的考察。一是考察考生对朗诵作品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现的能力;二是考察学生吐字,发声,语音,以及嗓音等方面的条件和素质。
问:朗诵材料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吗?
答:一般各院校简章中规定的指导性的选择朗诵材料的建议,可选择的体裁要求虽然有一定的限制,但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可是,从考试的实际要求来讲,由于考试的特殊情况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在选材的篇幅上不宜过长(一般尽情大声朗诵下来达到3分钟左右即可)。另外,在选材时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自己能理解的、能打动自己的、自己能把握住的、自己能表现好的比较完整的一篇散文、小说片断、诗歌或是寓言等都可以。由于,中国古典诗词朗诵起来难度较大,考生选择这一类作品作为考试的朗诵材料时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