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对象不等于没有对象,只有对象的位置被镜头占据着,演员脑子里要有清晰的视觉形象,并且要有对象的空间概念。眼睛要找到视觉支点,要有距离感,特别要有形象感:
1、过渡练习:
(1)打电话,一个熟人或陌生人的声音(告诉一件不寻常的事)。
(2)打电话,报告或听到一个喜讯;报告或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
(3)走在街上,看见一个被丢失的孩子在哭,哄他、逗他、送他回家。
(4)在街上或车站执勤、宣传、讲演等。
2、第二人称叙述练习:
(1)说一件自己最感动的事。
(2)说一件可笑的事。
(3)说一件可气的事。
(4)赞美自己的一位老师。
(5)说一段可怕的经历。
(6)夸自己的一位朋友。
(7)说一段伤心的经历。
(8)形容一个生活中所见的印象最深的人。
(9)说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表演。
(10)说一场激烈的争论。
3、动作性练习:
(1)求爱、求婚,被接受或被拒绝了。
(2)讲和、消除误会。
(3)斥责、争吵……
(4)安慰、劝解……
(5)挽留、相劝……
(6)相认、辨认……
(7)承认、默认、被训……
(8)转怒为喜、转喜为忧……
(9)刀子嘴豆腐心,色历内茬等等……
(10)悲喜交集……
这种练习可以先由二人做,然后分开每个人自己做。要有规定情境,要发生事件,要有强烈信念感。
4、音乐练习:
演员进行音乐练习,是为了掌握角色在规定情境中速度和节奏的进行和变化。因为历来速度和节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所以这些练习只能是辅助的形式,希望能对创作角色有帮助。
节奏的外部表现就是形体活动,节奏的内部表现就是体验。它们不可分离的统一就是动作。正确的有机的生活节奏就是正确完美的动作。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动作;哪里有动作,哪里就有活动;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
一般节奏练习:
(1)拉纤、开火车、拔河、腰鼓队、打夯。
(2)葬礼、过险桥、走钢丝、在冰上走。
(3)踢足球、打雪仗、老鹰捉小鸡、绕毛线。
和音乐节奏练习:
‘摇篮曲’
(1)宁静的夜晚 (2)人约黄昏后
(3)宝宝要睡觉 (4)少女的梦幻
‘奏鸣曲’
(1)杂技团表演 (2)武术龙虎斗
(3)击剑比赛 (4)拳击场上
‘不同节奏的音乐’
(1)苏醒、挣扎、逃跑 (2)发现、辨认、相逢
(3)湖边野营、林中休息、战地救护
(4)打草惊蛇、狱中斗争、边防哨卡
5、改变形象练习:
表演艺术的任务或演员创作的任务,就是塑造真实、鲜明、生动的典型人物。
创作本色的人物形象,在电影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性格化’的创作,要创作不同于自己的各种人物形象,是表演艺术创作性探索和追求的一个很重要方面。
6、感觉练习:
有人说:“电影表演是感觉的艺术”是有道理的。生活中的人对外界的感觉是自然地反映出来的,是真实的,表演中存在着“假定的”情形,需要演员对假定的情形‘信以为真’,通过想象动作等一系列心理技术使它成为‘艺术的真实’,产生真切的感觉。这就需要创造,而这种创造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得。
视觉类:
(1)走进已开演的电影院,一片漆黑,找不到座位。
(2)走出黑暗的牢房,被阳光照得睁不开眼睛。
(3)风沙中,努力辨别方向,寻找远处的村庄。
(4)站在窗前,注视面前走过的各种人:仇人、
叛徒、朋友、爱人、毫无关系的人……
听觉类:
(1)复习功课,听见老鼠咬东西。
(2)黑暗中,远处有喊救命的声音。
(3)邻居在放音乐,爱听还是不爱听。
(4)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味觉类:
(1)酸甜苦辣咸都来尝一尝。
(2)饿急了回来,吃了变味的饭。
(3)吃错了药……
(4)尝一尝这菜好吃不?哟,烫了舌头。
嗅觉类:
(1)闻花香:桂花、梅花、丁香、玫瑰……
(2)屋内有怪味……什么味?
(3)闻到毒气,使人窒息……
(4)高山缺氧,大口大口呼吸着……
触觉类:
(1)雨、雪、风、水、冷、热、寒、凉……
(2)痒、痛、伤、烫、脚扭了……
(3)初恋第一次握手、第一个吻。
(4)摸到一个可疑的东西但看不清。
(5)瞎子辨认久别的亲人。
综合感类:
(1)在展览馆看油画,有三幅画引起你注意,它们是《母爱》、《阴谋》、《大海》。
(2)听报告发困又不想让人看见。
(3)吃东西搁着牙,咬了腮帮子,不愿舍弃吐掉。
(4)看斗蟋蟀,听它叫唤、咬了手,抓住时差点给压死。
(5)偷偷吃东西,怕人看见,结果噎住了。
(6)看书时一滴冷水掉在脖子里。
(7)看书被内容吸引而激动。突然发现一张卖血的条子,与自己有关。
(8)看书时,发现爱人背叛自己的证据。
(9)公共场合打呵欠、打嗝、脚抽筋。
(10)虚脱、醉酒、昏迷、晕眩、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