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专业知识辅导:表演艺术的两个基本流派
表演艺术的实质的两种对立观点之间的斗争,至少持续了两百年之久。一个时期这种观点占上风,另一个时期那种观点占上风,可是失利的一方从来没有甘拜下风。昨天戏剧界大多数人拒不接受的观点,今天又成为占主宰地位的观点。
两个流派之间的斗争,始终围绕这个问题:舞台表演的实质是要求演员以角色的真正的感情生活于舞台上,或者以演员的才能为基础,仅只用技艺的手法再现人的体验的外部形式,人的行为外在的一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相互斗争的两个流派,称之为“体验艺术”和“表现艺术”。
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看法,“体验艺术”的演员力求体验角色,即每次演出,进行创作时,都要感受所扮演的人物的感情;“表现艺术”的演员则力求仅只在排演场内或排演场外体验角色一次,以便先认识表现每个角色的精神实质的感情自然流露的外部形式,然后学会对它机械地加以再现。
不难看出,两个对立的流派的代表人物观点的分歧,可以归结为对表演艺术的素材问题持不同的解决方法。
老科格兰认为演员毫不应当体验他所要表现的情感。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他写道:“演员身上存在的两个自我是彼此不可分开的。但第一个自我监督第二个自我,应居于支配地位。第一个自我是心灵。第二个自我是形体。结果演员的形体成为演员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的材料。至于演员的“心灵”,也就是演员个人的心理方面,他的意识、理智,––整个属于作为创造者的演员,艺术大师,当然不能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素材。
“体验戏剧”的拥护者的看法截然相反,坚决主张演员的“心灵”、心理––他思维和感受的能力,才是塑造人物形象主要的素材。从他们的观点看来,演员的心理,即使不是全部,至少有一部分与人物形象融合––以人物形象的思想去思想,以人物形象的感情去感受,––不仅在创造角色的时刻,而且在任何演出,任何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每次都要这样。
这个学派的极端的拥护者要求演员做到彻底再体现,内心和形体与扮演的人物形象完全融合。如今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学说初创时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持的正是这种观点。俄国演员表演的现实主义学派创始人史迁普金坚决主张,演员塑造人物形象“应当从消除自我、自己的个性、自己所有的特点着手,变成剧作者给他提供的人物。”
“体验派”的某些拥护者持比较适中的观点。他们不要求演员完全融合于所扮演的人物形象。例如萨尔维尼谈到自己的创作,写道:“表演时,我过的双重生活,我笑和哭,同时我分析自己的眼泪和笑声,使它们能最有力地影响我想要感动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