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考试朗诵技巧辅导训练
朗读要求
1.要培养和造就两双眼睛
这里说的两双眼睛,一双是肉眼,这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一双是“脑眼”,这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在朗读时,这两双眼睛既同时工作,又各有分工:肉眼看文字,脑眼看拼音。肉眼只能看到文字的形体,脑眼才能看到文字的拼音,从而“看到”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声调是什么,进而才能把文字读正确。
培养和造就“脑眼”的方法,一是平时多看一些带有拼音的文章,二是经常给所看文章的每一个字都加上拼音和声调。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养成。
2.要养成“眼比口快”的读书习惯
所谓“眼比口快”,就是眼睛要提前看稿:眼睛看到的,口还没读;口里读着的,眼睛早已看过。大多数人的读书习惯是看一个字读一个字,而且是读当下看到的字。这个习惯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是不适用的,因为我们在考场上的朗读不同于平时的朗读,考试必须一遍读成。这就是合格考生与普通人在朗诵上的区别。有的人可能要问,眼睛看过但是不读,等到看下一个音节在朗诵上的区别。有的人可能要问,眼睛看过但是不读,等到看下一个音节时才读上一个音节,会不会而读不出来呢?答案是:不会的。 “眼比口快”是有生物科学道理的,这个科学道理就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人从看到一个文字再到用嘴把这个文字读出声音来,是有一定时间的,尽管这个时间很短。这个过程是:眼睛看到的文字通过肉眼刺激视觉神经系统;大脑指挥神经系统去寻找记忆这个文字的细胞;找到之后,大脑再利用联想功能指挥语言表达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动作把这个文字发出声音来。这个过程是极其稳定、可靠和完整的,是不容置疑的,即刺激——记忆——联想——反射。如果一个人的这种过程出现不稳定、不可靠或者不完整的情况,那么这个人的生理机能一定是出了问题即出现了疾病。因此,我们正常的人不需要怀疑自己的这种能力。
但是,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眼睛看文字一定要是“扫描”式的,不能蜻蜓点水,或隔三差五地看文字,要一个字一个字连续地看下去,这样才能保证朗读的流畅性。
3.要坚持朗读的“八字”原则
这个“八字”原则是:清晰、响亮、圆润、顺畅。
“清晰”指的是要把每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读清楚、读完整,并且只有在这个音节读清楚、读完整之后才能去读下一个音节。关于这一点,我国语音学鼻祖徐大椿先生在其著作《乐府传声》中说得非常明确。他把没有读完前一个音节就去读下一个音节的现象叫做“交代不清”。他说: “有声极响亮,而人仍不知为何语者,何也?此交代不明也。何为交代?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音已尽,然后再出一字,则字字清楚。若一字之音未尽,或已尽而未收足,或收足而于交界之处未能划断,或划断而下字之头未能矫然,皆为交代不清。”
读不清楚、读不完整,就会出现音节交叉现象,就会使聆听者听不清楚、听不明白,就会使朗读失去感染受众的意义。
“响亮”是对朗读者发声方面的要求。我们说话、朗读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我们吸人体内的气息呼出时冲击声带而形成的。这个气息一定要是丹田气,并且呼出时要有控制,不能一呼而光,要掌握发声的原则和要领。平时练习时要按发声训练的步骤进行,同时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我们的嗓子。
“圆润”是对声音美化方面的要求。气息冲击声带所发出的声音是微弱、单调的,它只有在经过胸腔、口腔、鼻腔和头腔的共振,使这些腔体与声带发生共鸣,才得以扩大、润色和美化,变得优美动听。朗读工作者所使用的声音,就是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鼻腔、头腔共鸣为辅助的全声道的共鸣音。这种圆润、集中的声音,需要大家通过长时间大量的练习才能获得。
“顺畅”是对朗读语流方面的要求。前面我们分别说过,在朗读时,既不能语流速度过慢地蹦字,也不能语流速度过快仿佛在开火车,而是要语流速度适中,侃侃而谈,这样才能保证语流像涓涓溪水一样通顺流畅,而不至于出现结巴、卡壳的现象。要做到这一点,在朗读之前就要备稿,就要学会利用“两双眼睛”,要眼比口快。只有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出口成章。
4.达意且传情
朗读过程中,动听的声音是朗读的外在表现,真挚的感情才是朗读的内在本质。我们的朗读不仅需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表达语意,同时还需要真真切切、诚诚恳恳地传递感情,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朗读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投入感情。任何一篇文章——无论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我们的思想感情必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喜作者之所喜,怒作者之所怒,哀作者之所哀。乐作者之所乐。
第二, 语气真实。语气是我们朗读发出的声音所包含的感情色彩以及这种感情色彩的分量。欢乐的感情色彩会使我们的声音快捷、明亮,悲伤的感情色彩则使我们的声音缓滞、黯淡,愤怒的声音是咬字狠、吐字重,热爱的声音则亲切而自然。另外,感情色彩的分量也要恰到好处。高兴是一般的高兴,还是很高兴、非常高兴。悲痛也是一样,都有程度上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第三, 表情到位。在朗读过程中,除了用声音去传递丰富的感情之外,我们必须学会用面部的变化去表现我们内心的感情色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情则是心灵的“镜子”,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扇“窗户”和这面“镜子”。 表情麻木,目光呆滞,让人望而生厌;面色铁青,二目圆睁,让人望而生畏;自始至终表情都是笑眯眯的,则会令人莫名其妙。只有随着朗读作品中的情感来表达感情的表情,才会打动人心。面部变化一般涉及四个部位:额头、眼睛、鼻子和两颊,特别是眼神。惊奇时额头、鼻子上抬,两眼睁大,两颊下降;喜笑时额头平展,双颊和嘴角上抬,咧唇露齿,鼻孔放大;愤恨时怒目圆睁,横眉冷对,咬牙切齿;悲恸时双眼眯合,两颊下沉,面部松弛等等,表情干变万化,不一而足。
第四, 动作适中。身体姿态伴随着感情的抒发会出现一些变化,这就是动作。动作在朗读中也叫体态语言,或者叫做朗读的第二语言,是对口头语言的积极补充。但是需要注意,朗读是侧重于口头语言的声音表达,动作只起一种补充作用,因此,动作幅度不能过大,动作次数不错皂过多,否则,就会喧宾夺画蛇添足。当然,在朗读时,朗读者也不能像木头人那样一动不动,这样会使朗读黯然失色,大打折扣。而一个眼神,一个侧头,一个手势,都会给我们的朗读锦上添花。
5. 把难读的部分单独进行重复练习,练好后再融人原句或原段落中进行朗读
不要整句、整段地从头练习,以免形成“好读的句子越读越好,难读的句子照样很难”的局面。
“马市长在会议上提出要完善全市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促进全市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其中的“财政(caizheng)”和“政策(zhengce)”两个词都是一平一翘,可以单独进行练习。
例二: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读不好的句子。
“衷心祝愿老人们新春愉快,健康长寿。”
其中的“衷心(zhongxin)”和“健康(jiankang)”两个词都是一个前鼻、一个后鼻,可以单独进行练习。
例三:长句。
如矛盾《林家铺子》中:
“琳小姐猛一跳,就好像理发时颈脖子上粘了许多短头发似的浑身都烦躁起来了。”
其中第二句主语“浑身”的定语“就好像理发时颈脖子上粘了许多短头发似的”和后面的主语、谓语部分“浑身都烦躁起来了”可以单独进行练习。
再如柳青《土地的儿子》中:
“乡长一清早就提着他应得的那份区上分来的群众慰劳政府的猪肉,回他离乡政府三里地的家里去了。”
其中主语是“乡长”,谓语是“回”,宾语是“家”,但谓语、宾语的定于都太长,可以把谓语分成“一清早就提着他应得的那份区上分来的”和“群众慰劳政府的猪肉”连个部分单独练习。
6.要做到“七不”
不读错字。例如把“乖巧”读成“乘巧”。不掉字。例如把“天空变成了红色”读成“天空变了红色”。不添字。例如把“读书可以分为朗读和默读”读成“读书可以分成为朗读和默读”。不颠倒。例如把“诚恳”读成“垦诚”。不中断。例如把“我们学习是为了长大后报效祖国”读成“我们学习是为了长大后报效祖国”。不重复。例如把“我们新一代青年不怕任何困难”读成“我们新一代青年不怕任何困难,不怕任何困难。”不拖腔。例如把“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读成“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