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15时至17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艳为广大家长和考生们解答了有关亲子人生设计与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问题,在这两个小时里,许多读者打进本报热线进行咨询。在此,本报摘取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填报志愿牵动无数家庭,家长们更是颇受煎熬。热线中,不少家长对此都持有同样的心理,害怕报不对、报不好而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就这一问题,根据王艳老师多年的咨询体会,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王艳:确定高考志愿应该从高一就开始,家长要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去把握高考志愿。帮助孩子明确职业兴趣和潜能优势,是人生设计的前提基础,很多考生和家长会考虑将来的就业形势,好不好找工作。但是,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就业形势难以把握;也有更多的人会考虑分数来选择自己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只要能上一个名牌学校就行了,可是,每年还是有很多的学生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曾经的佼佼者日渐消沉,找不到未来的方向;还有的考生倾向于选择地域,对某几个城市情有独钟,不论上什么学校和专业,只要能去这个城市就行了;也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学比较稳定的专业,例如医学、法律,将来肯定不会失业。
应该说,这些志愿填报的根据和参考是有问题的,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自己的孩子想干什么,他们的潜能优势又是什么,确定高考专业就是确定孩子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总的说来有三大步骤:第一,了解孩子自身,包括兴趣爱好、性格、潜能等。第二,了解专业和学校的信息。第三,综合分析自身的情况和专业、就业的信息,做出匹配,明晰将来的发展方向。
整合家长的资源帮助孩子做出专业、职业的匹配是人生设计的关键环节。家长们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请教专家、老师、亲戚、朋友等,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关注最新的媒体信息或到高校做实地考察和专业机构咨询。简单地说,从亲子的角度把握高考志愿,就是从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人生的角度来把握高考志愿。
热线中,还有家长提出,总是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该如何沟通?如果沟通了依然不一致又该怎么办?
王艳:不一致的时候,要善于倾听、共情、表达。倾听孩子的想法,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放低姿态,民主一点,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共情就是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想;表达就是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非情绪化地表达出来,供孩子参考。
如果沟通了依然不一致,家长可以把握好参谋的角色,把最后的决策权留给孩子,毕竟他的人生要他自己来负责,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事实。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帮助,但决不能包办。千万注意不要因为亲子沟通问题造成孩子最后为反对而反对,草率选择,贻误前程。
当然,孩子的想法也并非都是正确的,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亲子沟通。就是一种建诸现实、理性和梦想之上的管理艺术,没有绝对的结果、只有科学的思路。而科学的思路就更需要对事实真相与当事人进行深入的探讨,当然也可求助于专业的咨询机构。